徐州:3個“老兵”扶貧戰場攜手再沖鋒

2021年01月26日15:58  來源:徐州日報
 
原標題:3個“老兵”扶貧戰場攜手再沖鋒

張頂峰在菌棚內指導村民取出菌絲。 徐報融媒記者 譚歌 攝

◎徐報融媒記者 蔡思祥 通訊員 李利 武陽

寒冬時節,陽光燦爛的清晨,仇集村一棟棟羊肚菌大棚內,退役軍人張頂峰正指導當地村民宮大姐剪開菌袋,把已培育好的羊肚菌包內的菌種插種到一壟壟剛開好的壟溝內,羊肚菌大棚已初具規模,自動噴淋系統也已安裝到位,吸引了好些村民駐足圍觀。

做羊肚菌純屬偶然。一次,張頂峰為了研究菜品,請朋友在一家高級餐館試菜。沒想到請客的錢竟然沒帶夠,他十分驚訝,細看賬單,一個煲雞湯標價600元,便問:“是金雞銀雞,竟然這麼貴?”飯店老板說:“雞倒不貴,是菌貴。”老板拿出一個扁平的干蘑菇說:“這叫羊肚菌,3000多元一斤呢。”從那以后,羊肚菌就在張頂峰的心中扎下了根。在南京餐飲界干得正火的他,突發奇想:回家種羊肚菌,來個二次創業!於是,2019年年底,他帶著做餐飲掙到的“第一桶金”回豐縣搞起了羊肚菌種植。

仇集村距離縣城二十幾公裡,有建檔立卡戶95戶360人,低保戶20戶58人,特困供養戶7戶7人,村民日常種植的小麥、洋蔥、大蒜、玉米收益微薄,產業基礎十分薄弱。2020年3月,新一屆省委駐豐縣幫扶隊出征,仇集村分來了新的第一書記張澤濱。張澤濱原系南京軍區聯勤部副營職干部,轉業到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工作。開始駐村幫扶后,為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張澤濱利用一個月時間入戶走訪、召開座談會、實地考察,開展深入調研。

其中一次調研就來到了張頂峰的羊肚菌大棚,4月正值採收季節,看到一個個可愛的羊肚菌佇立在地裡,張澤濱意識到要想鞏固脫貧成果,就必須有好的特色產業,羊肚菌是世界公認的珍稀食藥兼用菌,市場價值很高,毫無疑問是個好品種。

張澤濱萌生了在村裡開展菌類種植的想法。相約交談后,得知仇集村黨支部書記李鵬也當過兵,共同的軍旅生涯讓他們彼此信任,一見如故。大家同為退役軍人,何不進一步合作,為貧困戶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更為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探索新路呢?三人一拍即合,由張澤濱使用幫扶資金,張頂峰負責種植技術,李鵬負責協調人工和機械等事務,在仇集村新建羊肚菌大棚,先做給村民們看看前景如何、效益如何,有好的收成再邀請他們加入。

在為村民解決翻水站不能使用的難題后,張澤濱和李鵬等村干部用了3周時間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其間碰到4戶村民不願流轉,擔心土地另作他用、自己也獲利太少。張澤濱帶著誠意輾轉多次上門做工作、理思路,把項目前景、未來規劃、村民增收等情況一一告知,終於做通了思想工作,讓這4戶村民轉變了觀念。仇集村與村民簽訂了土地使用協議,共流轉連片土地25畝,使用幫扶資金建造種植大棚,帶頭示范種植經濟賦值更高的農產品。張頂峰說:“未來畝產量將穩定控制在400斤以上,每畝收益可達3萬多元,當地20多個村民可以足不出村實現就業,月工資能達到3000元左右。”

隨后,利用夏季土地空閑時間,引導村民種植徐州紫薯1號和煙台紅薯,並分別送給村民5畝、張堂村10畝種苗,經過4個多月的種植,畝產達到3000余斤,全體村干部齊心協力,開通“薯菌最美”網店、自己設計做包裝、找銷路,產品主要銷往江浙滬各地,共銷售5萬余元,畝均利潤比村民日常種植的農產品提高1000元左右,余下的紅薯還可以做成粉條二次銷售。

紅薯收完,初戰告捷,進入秋冬季以后,3個“老兵”聯手推動實施羊肚菌大棚建設,目前工程進度已近完工。雖然市場好,但這種菌耐寒不耐熱,在種植過程中要經常調節光照和溫度,且羊肚菌的基因穩定性很差,因此張澤濱經常和張頂峰在大棚裡轉悠,以防操作不當造成死菇。

“成功不必在我,但功力必不唐捐。”張澤濱說,從軍隊走向地方,雖然身上的軍裝已脫下,但他們3個“老兵”早已把忠誠融進了血液裡,要在扶貧戰場攜手再沖鋒,要用汗水換來村民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收益。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