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區始終堅持把產業項目作為精准扶貧的第一抓手,把產業項目收益作為經濟薄弱村增加積累、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的主渠道,持續增強項目帶動致富的能力,通過“輸血”摘掉了經濟薄弱村的帽子,通過“造血”拔掉了建檔立卡戶的窮根。
江蘇達康智能裝備產業園統籌整合各類財政扶貧資金7110萬元,採取“飛地”“抱團”發展模式,建設高標准廠房5棟和1棟辦公樓,通過制定入園企業稅費減免優惠政策,吸引了深圳維澤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蘇飛特爾通信有限公司簽約入駐,年租金450萬元,年收益率6.33%,帶動了山陽、石塘、車橋等10個鎮街13個省市定經濟薄弱村、51個低收入村7178戶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持續穩定增收。
“輸血”改窮貌,“造血”拔窮根。一個個扶貧項目在扶貧產業園內生根結果,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2017年,漕運鎮整合省財政精准幫扶資金343萬元新建兩棟4000平方米的扶貧廠房,項目產權分別於2020年4月、6月按各村精准扶貧資金投入數額分配到嚴星、祁庄等11個村,租金收益24萬元全部通過財政打卡分配給一般貧困戶和一般農戶,並錄入陽光扶貧系統。
企業租賃漕運鎮廠房后,穩定吸納周邊80余個勞動力在這裡就業,年收入達到3—5萬元﹔並且所有廠房原來的收益,已按照固定資產明確到11個村居,實現產權的確權。
漕運鎮現代生豬養殖基地項目以“抱團發展”和“飛地同創”模式,統籌整合省財政精准扶貧資金和區級配套資金2488.32萬元,在雙溝村建設了現代生豬養殖基地,2019年收益租金236.39萬元,已分配到全區8個鎮街,3335戶低收入農戶、12433名低收入人口。基地負責人潘海濤告訴記者,他們租賃后,招收當地的貧困戶進行生豬養殖,每年能帶給他們收益10萬元以上。
截至2019年底,全區11.65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脫貧,37個省市定經濟薄弱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達18萬元以上並達到新“八有”標准,高質量完成省、市下達的“十三五”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各項目標任務,扶貧開發重點縣(區)順利“摘帽”退出。
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區3.81萬戶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脫貧鞏固率和37個省市定經濟薄弱村達標鞏固率均達100%,151個低收入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達18萬元以上。
融媒體記者 仲衛衛 徐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