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為江蘇省徐州市一家制造企業內,工人們在生產線上忙碌。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經濟觀察)2020年中國各省GDP榜單出爐 西部成“黑馬”有何深意?
中新社南寧2月2日電 (楊陳 黃譯銳)截至2月初,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020年GDP數據全部出爐,西部地區成最大“黑馬”:西藏、貴州、雲南包攬增速榜前三甲,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GDP增速跑贏全國平均增速,西安首次躋身GDP“萬億俱樂部”。
曾被視為“老少邊山窮”的中國西部地區實現“逆襲”,亮眼“成績單”的背后有何深意?
中國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均衡
從2000年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到“一帶一路”倡議,中國一直致力於中長期推進區域經濟協調均衡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實踐,將西部地區從邊緣末梢推到了開放合作最前沿。四川、重慶、雲南、貴州等借道廣西加速“出海”,陝西、寧夏、甘肅、新疆等漸成內陸開放高地。
正是瞅准此間商機,大批央企、民企、灣(台灣)企以及外商投資不斷進入西部地區。以廣西為例,2020年當地“三企入桂”簽約項目2302個,總投資3.4萬億元人民幣,當年履約率近八成。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指出,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強勁還得益於國家不斷加碼扶貧和財政投入力度,加碼系列經濟支持政策。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也推動東部許多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東西部經濟差距逐漸縮小
2020年,廣東、江蘇、山東GDP總量繼續領跑全國,西藏、貴州、雲南包攬增速榜前三甲,依舊保持著總量“東高西低”,增速“西高東低”的態勢,東西部經濟差距逐漸縮小。
近年來西部省份的“超車”各有特點:貴州省以發展大數據作為突破口,在過去5年成為GDP增長的領跑者,其經濟總量在全國排名榜上從第25位上升到20位,每年前進一位。雲南省加快建設綠色制造強省,打造“中國鋁谷”和“世界光伏之都”,經濟總量5年提升了5個位次,躍升到第18位。四川省GDP規模已連續多年排中國第6位,陝西省西安市生產總值2020年首次躍上萬億元新台階。
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高志剛認為,四川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同時受便捷水陸運交通、開放的貿易條件、完備的工業基礎設施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擴散作用”等因素的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陝西在西部省區市中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起點最高,憑借良好的歷史基礎、要素稟賦和地區政策等因素,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呈穩步上升的態勢。其他西部省區市總體發展態勢良好,都呈現上升的趨勢。
“十四五”西部如何升級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未來5年中國西部地區如何打造升級版?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任保平建議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西部產業經濟結構轉型的新格局﹔加強城市間的聯系和互動,發揮城市的輻射和擴散效應﹔把西部開發與向西開放結合起來﹔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眾福利水平,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張建平認為,西部地區應著力加快開放創新,推進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應用,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東、中部地區目前的經濟規模和經濟基數已較高,西部地區后發優勢明顯。
在經濟快速增長的背后,西部地區也暴露出環境污染、城鄉“二元結構”凸顯等問題。四川、陝西和重慶三省市的經濟規模較高,西藏、青海、寧夏則排在全國榜單的后三位,與前三個省市差距較大。
未來如何使區域內的發展更協調平衡,是西部省(自治區、直轄市)需要面對的考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