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萬物復蘇。記者來到與崇明島隔江相望的海門臨江新區江畔,隻見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在陽光的映射下,江面波光粼粼、水天一色。而江畔北側的東布洲長灘公園內,綿延5公裡的水杉開始吐新芽,數名市民正在公園內休閑散步。
“這裡毗鄰長江,綠化多,環境好,我經常會過來走走看看,呼吸新鮮空氣。”騎車經過這裡的市民宋先生樂呵呵地說道。
海門區坐擁58公裡長江岸線,佔南通的26.9%,與長江相生相伴。宋先生的感受,是近年來該區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在岸上化工企業整治、岸線風光帶打造、水環境治理改善、水生態修復保護等方面精准發力,努力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的生動証明。
長江污染,問題在水裡,根子在岸上。海門鐵腕治理沿江化工企業,激活綠色發展新引擎。臨江本是傳統的農業鄉鎮,擁有11公裡長江岸線,與毗鄰的靈甸工業集中區合並成為臨江新區時,最初的發展定位為“精細化工”。2018年10月,海門出台《海門化工園區整治工作方案》,海門和臨江新區兩級政府壯士斷腕,對靈甸工業集中區的精細化工園區及所有化工生產企業實施關停。2019年底,經南通市政府同意,靈甸工業集中區取消化工定位。經過臨江新區政府的轉型升級改造,如今,那裡已然成了一座“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的“科學小城”。
海門在全區范圍全面開展沿江化工企業整治,淘汰落后化工產能,大幅削減化工企業數量,杜絕污染入江。2017至2018年,全區共關停轉產化工生產企業49家﹔2019年,先后關停退出化工生產企業19家﹔2020年,關停化工生產企業5家。
岸上開展整治的同時,海門精致建設沿江風光帶,讓江畔回歸生態岸線新面貌。去年,海門啟動實施長江生態綠廊建設工程,在臨江新區江畔建立東布洲長灘公園。該公園總長5公裡,種植了5萬棵喬木和1萬平方米花海,形成了“杉的王國,花的海洋”。
岸上治理好了,水質提升更是關鍵。海門境內有14條入江河流,近年來,海門區政府著重對這些河流進行整治,守護一江清水。青龍河全長18.79公裡,北起運鹽河,南至長江,流經四甲、常樂、三廠3個區鎮,於2019年被查出水環境問題。區政府迅速圍繞沿線排污口排查、沿線生活污水接管等7個方面13項具體工作對青龍河展開全面排查整治。經過8個多月奮力攻堅,去年上半年青龍河全部整改到位,水質達到消除劣Ⅴ類目標要求。與此同時,四甲鎮、常樂鎮對青龍河東側的沿河省道222線兩側進行了綠化提升,曾經環境短板搖身一變成為“兩岸青翠、兩坡青美、河面清潔”的生態樣板。去年,海門還把入江河流綜合整治列為全區50項為民辦實事工程之一,專門制定入江河流水質提升攻堅方案,目前,在全面消除劣V類水質的基礎上,50%以上的入江河流水質達到Ⅲ類以上標准。
保護長江水質生態,海門還積極響應國家十年禁漁號召,全面推動長江退捕禁捕工作。海門建立長江禁漁專項執法行動領導小組和行動方案,長航公安、長江海事處、屬地區鎮等部門高頻率開展聯合執法檢查。與此同時,探索建立長三角跨區域長江禁漁聯合工作機制,與啟東、崇明三地不斷加強合作,打擊交界水域非法捕撈行為,確保長江北支段全面禁捕有效落實。實施長江禁捕退捕,漁民的權益保障是重中之重,海門區農業農村局牽頭人社、住建、醫保、民政等部門共同研究制定退捕漁民相關扶持政策,建立個人統籌賬戶,統籌資金約2800萬元,並對退捕漁民落實醫療保險及住房安置相關待遇。2019年12月海門實現“長江全面退捕”目標,全區長江漁船全部退出、回收漁船全部拆解、回收漁網全部銷毀。
從江岸到水裡,海門走出了一條系統性、持久性保護長江母親河之路。今年,海門區委、區政府提出“優江拓海”新發展理念,根據該理念,計劃規劃設計沿江58公裡沿江風光帶,總體方案設計范圍為濱江大道(廣州路)以南至長江,平均實施寬度200米,目前規劃方案已進行多輪討論修改,正在抓緊編制。
本報記者 陳 靜
本報通訊員 施莉莉 俞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