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職故事】

李葉紅:她“喚醒”了曾經荒山禿嶺的石馬山

馬曉波

2021年03月06日07:52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資料圖片:李葉紅向村民傳授種植技術。天泉湖鎮供圖

荒山禿嶺的石馬山,突然“冒”出了成片林木。

過去,山上除了肆意瘋長的荊棘,就是漫山遍野的火山石。當地人曾嘗試過種植經濟作物或林木,均以“春天栽,秋天黃,冬天進火塘”告終。在村民、林業專家不看好的情況下,2006年,江蘇盱眙石馬山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葉紅卻與盱眙縣天泉湖鎮北山村委會簽約,承包下了石馬山3100畝荒山。

她想“喚醒”這座山!

“真的雇了挖掘機上山才知道開荒的難。”李葉紅說,當時村裡有一句順口溜,“李葉紅膽子大,石頭縫裡想開花。”

為了防止種下的果樹全軍覆沒,李葉紅先后在品種上動起了腦筋,葡萄、梨子、桃子、楊樹,各種苗木她都嘗試種上幾十畝,以防滿盤皆輸,結果卻始終不盡如人意。

轉折點在2008年,江蘇省農科院為她提供技術支持時帶來了200株碧根果幼苗。專家告訴她,碧根果好種植,打理不費勁,挂果后經濟效益高,“缺點就是盈利周期長,從栽苗到挂果,需要六七年時間。”收益周期這麼長,李葉紅自然沒當回事,但礙於“面子”,勉強收下了這批幼苗,隨意找了50畝山頭“打頭陣”。

一晃七年,碧根果首次挂果,便為李葉紅帶來了每畝超萬元的純收入,這讓她喜出望外。“這批‘無心插柳’種植的小苗反而長成了‘搖錢樹’。”這一年,她果斷將種植的大部分楊樹置換成了碧根果樹。

這事可是在天泉湖鎮引起了轟動,西湖、北山、杜山三村的村民紛紛圍觀。聽到李葉紅種植碧根果賺到了錢,不少人希望跟著她學習經驗、搞種植。

“村民要苗給苗,要技不藏私。”李葉紅說,通過市場調研,她了解到目前全國市場上碧根果主要靠進口,石馬山的碧根果與國外相比,品質不差又更加新鮮,有著廣闊的市場。

但隻靠她一個人的努力,不現實。“就像提到蘋果,首先想到山東﹔一說龍蝦,就是我們盱眙,都是一個道理。”在李葉紅的帶動下,盱眙縣業盛鮮果專業合作社成立了起來,合作社提供技術支持,社員負責果樹種植,石馬山生態園幫助銷售,不少村民紛紛入社,實現抱團發展。

在天泉湖鎮,壯年勞力大多在外打工,留下的婦女除持家帶娃外很難找一份穩定工作,她們卻成了李葉紅公司的主要勞動力。“還有60多歲的老人想來賺錢的,我們也願意接納。大伙都是一天80塊錢,還管頓午飯,晚上正常接送孩子也不耽擱。”

在李葉紅的有力帶動下,2013年,北山村摘掉了“省級經濟薄弱村”的帽子,當地120余名婦女實現了共同致富。

如今的石馬山生態園已建成優質桃、梨及葡萄水果種植園700余畝,碧根果果園3000余畝,林間套種綠化苗木及芍藥、桂花等中藥材近1000畝,楊樹7萬余株。曾經的荒山變身林海綠地,還成為了淮安市巾幗科技創新示范基地、揚州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

想圍繞提高產品附加值再做點文章,去年,李葉紅特意前往浙江,尋找優質的碧根果代加工點,“今年的願望就是把流水線引到盱眙來,圍繞碧根果打造全產業鏈的同時,能夠帶動更多就業。”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多年來,李葉紅走訪了盱眙縣的大部分生態農業專業戶,把基層的“聲音”帶到兩會上。“今年,我的建議主要有三點,第一是建議國家加快對‘卡脖子’生物育種研究與運用﹔第二是建議國家加強對數字種業的建設﹔第三就是希望國家強化對種業市場的主體和種業市場的平台給予政策上的支持。我想讓更多人吃上當地的綠色安全農產品。”李葉紅說。 

(責編:耿志超、吳紀攀)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