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 傳承紅色基因,用心用情講好黨的故事

2021年03月07日08:24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傳承紅色基因,用心用情講好黨的故事

□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慧 白雪 王拓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黨史學習教育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實。

學習黨史,是回歸初心,是珍惜現在,更是展望未來。如何講好黨史故事,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如何多元化呈現黨史故事,展現信仰的光輝和偉大的民族精神?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盤活紅色資源,多種方式講好黨史故事

江蘇擁有豐厚的紅色資源。據統計,江蘇現有革命歷史類紀念設施、遺址1710處,擁有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86家,其中革命歷史類基地82家,列入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的14家,列入全國愛國主義示范基地的21家,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的20家。

這份珍貴的“紅色家底”中,銘刻著我們一路走來的印記。今年迎來建黨百年,江蘇各地已對怎樣挖掘紅色資源、講好黨史故事展開探索實踐。“為整合放大紅色文化的資源優勢,泰州積極挖掘紅色資源的文化價值,通過打造紅色基地、做優紅色旅游,讓紅色記憶有處可尋,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全國人大代表、泰州市委書記史立軍說,泰州相關部門近年來通過對全市紅色文化資源進行調研摸底,設計了3大類14條紅色文化線路。

“普查紅色文物、打造革命場館、開展紅色旅游……近年來,江蘇在保護利用紅色資源上做了大量工作,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成效顯著。”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認為,立足新時代,需持續開展對革命文物的普查,加強中小城市革命場館建設、加強紅色遺產研究、開展文物修復等,以進一步保護利用好紅色資源。他呼吁打造一座江蘇省革命歷史博物館,“我們有雨花台烈士紀念館、淮海戰役紀念館……但這些呈現的是點狀、階段性、地區性的歷史,百年黨史,應打造一座系統呈現的博物館。”賀雲翱建議,場館要深入挖掘紅色文物背后的故事,充分利用現代傳媒手段,將紅色資源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呈現。他還建議做好紅色文創的開發工作,“古代文物可以做文創,紅色資源也可以做文創,我們要主動發掘紅色文物的表達方法、產品形態,打造經典文創IP。”

造文藝精品,讓藝術成為黨史的生動載體

講好黨史故事,文藝作品是其生動載體。從歌劇《周恩來》到錫劇《董存瑞》,從京劇《諜戰南京》到話劇《守島英雄》,近些年,江蘇創作了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紅色題材文藝作品,用藝術的方式再現了共產黨人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講好黨史故事,是我們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演藝集團總經理柯軍說,今年江蘇演藝集團將繼續深挖紅色資源,打造一批紅色舞台精品。目前,昆曲《瞿秋白》、交響合唱音樂會《百年偉業》、話劇《新華方面軍》、音樂劇《丁香》等,均在有條不紊地創排當中。這其中,以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瞿秋白生平事跡為主題創作的昆曲《瞿秋白》,備受戲迷關注。柯軍介紹說:“目前,編劇羅周已完成劇本初稿,正在進一步修改。在羅周的劇本中,瞿秋白對黨一片赤膽忠心,對共產主義事業富有熱情,而生活中的他多才多藝,喜愛文學,能唱昆曲,對親情、愛情更顯示出浪漫的一面。”在柯軍看來,塑造英雄需避免高大全和臉譜化,而應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充分發掘細節,讓英雄成為有血肉的人。

“雖然隔著厚重的歷史塵埃,但我們通過排練這個劇目,可以看到穿透歲月的光輝力量,感受到革命前輩的堅定信仰和質朴情懷!”來北京之前的最后一晚,全國人大代表、蘇昆表演藝術家王芳還在排練場上,對蘇劇《姑蘇人家》進行細心打磨。《姑蘇人家》是從新四軍代軍長陳毅托子等故事中獲得靈感,以蘇州鄉村深宅裡普通女子的視角,展現戰爭席卷而來時共產黨人的生活狀態以及精神世界。王芳說:“時代需要英雄,觀眾可以通過舞台上的英雄,獲得情感滿足和精神洗禮。作為藝術工作者,應當順勢而為,創排紅色劇目,讓更多的人走近黨史、學習黨史、了解黨史。”

“紅色經典美術作品是為國家、為人民而作,創作和展覽都要站在歷史的高度。”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認為,藝術家必須深入學習黨史,以實現作品的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的高度統一,達到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高度統一。“我們不但要研究作品,還要研究代表性藝術家的創作歷程、創作心態,探討如何繼承他們的精神,第一位黨員美術家韓樂然同志的創作和事跡,就是一個很好的個案。”他建議,相關機構可以組織黨史美術創作研討會,以研究促進創作,推出一批能夠體現黨的輝煌歷史、偉大民族精神、鮮明時代特征的經典美術作品,助力黨史學習深入人心。

探索傳播路徑,讓思政課融入年輕人生活

如何讓黨史教育更加深入年輕人的內心,令年輕人產生情感共鳴,激發紅色認同,這成為了很多代表委員關切的重點。

“學習黨史要擯棄說教方式,用喜聞樂見、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走近年輕人。”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圖書館參考咨詢部副主任劉忠斌建議,移動互聯網時代,黨史宣傳教育要利用現代數字信息化的手段,增強對年輕人的感召力。

“黨史教育應當創新思路和形式,在年輕人心中種下愛黨愛國的種子。”全國人大代表、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說,江蘇將選拔優秀中青年教師到各地就黨史內容進行巡講,並將這些課程制作成微課視頻,讓更多學生能夠參與學習。學生可以通過微視頻的形式參與課程評價,提升參與度和互動度。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建議,要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以年輕人喜愛的方式來宣傳建黨歷史和黨的優良傳統等。

黨史學習,還應當深入融入學校和課堂。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大學校長焦新安建議,要充分利用校園資源,依托校園內的“文化牆”、“文化長廊”、圖書館資源、紅色教育基地等場所,合理設置教學實踐環節,從而更好地進行黨史宣傳,達到教育目的。“可以利用本地的紅色資源,將課堂設置在紅色旅游基地、博物館、烈士陵園等地,讓學生身體力行地去感受中國共產黨光輝且艱辛的歷史。在重大歷史紀念日等特殊時間節點,組織師生緬懷、紀念革命先烈,既體現了重視歷史的優良傳統,又能提升師生尊崇、敬仰英雄之情。”

全國人大代表、淮安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皇甫立同對此深表贊同,他認為,學校要結合地方特色開好思政教育常規課,將黨的歷史融入思想品德課程,推動紅色基因傳承。同時,在學校開展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青少年身心成長特點的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比如,淮安可以用足用好本土紅色資源,組織學生到盱眙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等黨史教育陣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親身實踐,接受紅色文化熏陶。”

(責編:李子佩、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