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處於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19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4億。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任劉璠建議,推動老年醫學發展,加快老年醫院的建設。原因是,老年醫院面臨著沒有建設標准的難題,即存在“空白區”。
人到老年,最關心的是健康問題。有數據統計,我國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人數接近1.9億。對此,《“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安寧療護一體化的健康和養老服務。各地正在健全老年健康服務保障體系。
以北京為例,今年初發布的《關於印發北京市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做出周密安排並明確目標,比如到2022年,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率將不低於72%﹔半數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老年醫學科等。但放眼全國,老年健康服務保障與需求有差距。
目前,一些地方仍存在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不健全、有效供給不足、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就拿劉璠代表所在的江蘇來說,雖然是經濟強省之一,但該省已建成的二級以上老年醫院目前也隻有15家,與全省1854萬老年人的醫療服務需求相比,仍然相差較遠。
即便是已經建成的老年醫院,未必都符合老年人醫療、康復、護理等要求。原因是,目前國家的醫療機構序列中還沒有老年醫院類別,這意味著老年醫院建設缺乏標准規范。而且,由於缺乏系統的老年醫學人才培養機制和標准,老年醫院恐怕也缺相應的專業人才支撐。
也就是說,目前無論是老年醫院建設,還是老年醫學人才系統培養,都與我國老齡化程度不相適應,與“老有所醫”的需求有距離。所謂“老有所醫”,意思是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特點以及對健康長壽的期待,提供專業化健康保障服務,滿足老年群體的健康和幸福需求。
對此,劉璠代表提出兩個建議:盡快制定老年醫院建設和評審標准,同時制定一套規范合理的老年疾病診療標准及質量控制標准、針對老年疾病合理的臨床路徑等﹔從國家層面推動提高老年醫學的學科地位,將老年醫學作為獨立學科體系,列入國家重點專業學科建設規劃……
上述建議是應對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提升老年健康保障水平的一劑“良方”。以培養老年醫學人才為例,既能滿足老年醫院所需,也能滿足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所需﹔不僅能為老年病患提供專業化的醫療服務,也能讓我們的醫學人才體系更為完善。
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在這種趨勢下,不管是老年醫院沒有建設標准存在“空白區”,還是老年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尚不健全,都會影響到老年人健康服務保障。因此,亟待建立健全專業醫療保障體系。
醫學人才培養與醫療機構建設,都應當緊緊圍繞社會發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要。當老年群體規模越來越龐大,與之相適應的健康服務保障體系不能滯后。希望劉璠代表兩個建議,能早日體現在相關決策部署中,推動我國老年人幸福感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