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寄哀思 江蘇多地將舉辦江葬海葬等生態葬

2021年03月25日22:49  來源:我蘇網
 
原標題:一江春水寄哀思 江蘇多地將舉辦江葬海葬等生態葬

我蘇網訊今天(3月25日),記者從泰州市民政局獲悉,今年泰州市集體江葬報名工作已經啟動。江葬屬於節約用地的生態安葬方式,從1998年開始,泰州市已經累計舉行了18次公益性骨灰集體江葬活動,共有4000多位逝者的骨灰撒入長江。從去年開始,泰州市先后有四十多名市民,報名預約了今年的骨灰集體江葬。據了解,今年的逝者骨灰江葬活動將在4月24日上午舉行,泰州市戶籍居民,均可報名參加。為了鼓勵市民參與生態環保葬,泰州市民政局出台了獎補政策和便民措施。泰州市殯儀館副主任田霞表示:“泰州市惠民殯葬政策的獎補,每例骨灰有2000元的獎補。因為一些客觀條件不能來到現場的,可以委托我們殯儀館來代為江葬。”

讓哀思化為一江春水,讓生命回歸自然。江蘇各地正在大力推廣生態葬。在昆山, “情寄大海,生命永恆”2021年昆山市海葬及遺體(器官角膜)捐獻集體祭掃活動在昆山市綠色殯葬紀念園舉行。全體人員身著深色服裝,佩戴口罩,以簡朴的儀式、庄重的心情,寄托對逝者的哀思。截至目前,昆山市已實現遺體捐獻30例﹔器官捐獻20例﹔大器官捐獻68例,成功挽救了68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角膜捐獻41例82枚,使82位眼疾患者重獲光明。昆山市民政局與昆山市紅十字會在昆山市綠色殯葬紀念園內設立了海葬與遺體(器官角膜)捐獻紀念碑,紀念碑上鐫刻著自2005年以來部分海葬及遺體捐獻者的姓名,供市民瞻仰。據了解,今年昆山市將再次組織舉行集體海葬公祭活動,目前,昆山市已有11戶家庭報名參加海葬。

在常州西郊的海葬紀念碑前,從哈爾濱來常州掃墓的肖蓓蓮,擦拭著碑上父母親的名字,追憶著和父母相處的溫情時光。肖蓓蓮告訴記者,她的父母生前留下了海葬的遺囑,在二老離世后,她打聽到父親的家鄉常州定期舉辦海葬活動,便決定為父母完成生前的心願。“我們是從哈爾濱把骨灰帶回來的,然后參加常州的海葬。我們每年到這個公墓來看一看。”自2004年開展海葬活動以來,常州市已經有600余名逝者選擇這一安葬方式。對於2015年1月1日之后去世並選擇海葬的常州籍居民,常州市給予每具遺體2000元的綠色生態葬補貼。

沒有墓碑,不留骨灰,親屬如何緬懷呢?為了方便樹葬、海葬以及捐獻遺體或器官的逝者親屬祭掃,今年3月初,常州市殯儀館在“96444”微信公眾號上開設了網上祭掃專區。常州市殯儀館副館長湯勇介紹說:“打開之后就可以看到自己親人的名字,直接通過點擊名字之后,可以直接在上面留言、獻花等一系列的祈福活動”。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敏 編輯/趙夢琰)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