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區探索新時代城市基層治理新路徑

2021年04月12日08:16  來源:淮安區報
 
原標題:我區探索新時代城市基層治理新路徑

  “剛把組織關系轉入社區時,感覺不到跟社區的緊密聯系。現在不一樣了,社區就在身邊,自己也能更好地服務居民。”范錢闊亮是一名黨員,家住恩來社區,他現在感覺與黨組織的關系越來越緊密,與社區居民越來越像一家人。他經營的口腔診所全年為社區70歲以上老人免費保健牙齒,診所現已有3名黨員,向社區黨委提出了成立黨支部的申請。

  近年來,我區充分發揮周恩來總理誕生地的優勢,把周恩來精神作為加強社區治理的品牌內核,從建設溫暖組織、凝聚溫暖合力、提供溫暖服務、營造溫暖環境、弘揚溫暖文化5個方面,在恩來社區試點探索新模式,並提煉形成“黨建引領、溫暖治理”參考標准30條,走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社區共建共享實踐路徑。

  “五個溫暖”重塑社區治理

  社區老黨員劉佩章既是“黨員中心戶”,也是一名“樓棟管家”。他挂鉤的一戶人家由於家庭變故,家中隻有一位老人獨自撫養兩個小孩。劉佩章知道情況后,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經常幫助老人接送孩子上學、輔導作業。“這一家人被他照顧得很好。”鄰居們紛紛點贊。像劉佩章這樣的“樓棟管家”社區還有很多,他們中年齡最大的已有80多歲。

  在城市化進程中,不少社區都面臨著鄰裡間不熟絡而交流不暢、基礎設施老化損毀、公共空間被侵佔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導致居民在社區的歸屬感、參與感、獲得感不強。恩來社區位於古城區和新城區的接合處,面積1.1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8萬人,社區內既有未改造的老舊社區,也有新建的商品房小區,原先是全區基礎設施最差、群眾反映意見最為集中的社區之一。

  面對上述情況,提升社區黨組織核心戰斗力成為關鍵。我區在恩來社區試點探索“五個溫暖”社區治理新模式:筑牢戰斗堡壘,發揮引領作用,建設溫暖組織﹔有事一同商量,眾人一起去辦,凝聚溫暖合力﹔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困,提供溫暖服務﹔創優交往空間,提升發展活力,營造溫暖環境﹔創建精神家園,增強社區認同,弘揚溫暖文化。

  “現在,1000余名社區居民主動參加志願服務﹔178個居民樓棟逐一選聘‘樓棟管家’﹔去年已解決違建拆除等難題12個……”恩來社區黨委書記邱躍中介紹。

  如今,一個環境優美、居民和諧、治理有效、安居樂業的溫暖家園已展現出現實模樣。

  恩來精神社區落地生根

  “一天夜裡,暴雨如注,她一晚上沒合眼,盯著水位。當水位到達車庫警戒線時,她迅速通知其他社區干部,連夜挨家挨戶上門通知挪車,避免了600多輛電動車被淹。”提到社區執勤干部宋靜,居民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2019年以來,我區將學習傳承周恩來精神和推動社區治理高度融合,以周恩來精神推動黨的建設與基層善治融合共進,把黨的組織體系深深嵌入社區治理結構,進一步強化城市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為民服務功能。

  恩來社區構建起“社區黨委—網格(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三級組織架構,成立“紅領物業”聯合黨支部,並在理論說唱團、文藝隊等群眾社團中成立功能型黨組織13個,有效擴大了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社區黨委牽頭,成立“海棠同心圓”黨建聯盟,吸納16個單位黨組織參加,實現工作聯動、資源共享、活動聯辦。選聘60戶“黨員中心戶”,每戶聯系周圍10名左右黨員,共發動320名黨員按照責任區域聯系服務群眾,在推進周恩來精神落地生根中彰顯先鋒模范作用。

  基層善治探索特色新路

  在恩來社區試點基礎上,我區充分發揮各街道、各社區特質,探索創新各具特色的基層治理新路徑。

  淮城街道下關社區突出仁義文化,吸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志願者、轄區單位和業主等各類群體共同參與社會治理,使社會治理由“一元”向“多元”轉變,初步形成“組織聯建、事務聯商、社區聯治、服務聯動”的格局。

  河下街道穿運社區致力於挖掘運河文化,塑造社區品質——飲水思源,不忘黨恩,永遠跟黨走﹔水滴石穿,埋頭苦干,久久為功﹔水乳交融,在群眾最盼上贏民心、在群眾最急上見真情、在群眾最怨上改作風,構建融洽干群關系﹔奔騰不息,大膽探索、敢為人先,譜寫振興發展新篇章。

  山陽街道關天培社區以愛國主義精神為元素,利用民族英雄關天培這一資源,傳承愛國基因,引領社區治理,形成黨旗飄揚全社區、為民服務暖社區、模范作用在社區、齊心協力建社區的社區黨建新格局。

  “‘黨建引領、溫暖治理’參考標准有30條,各街道、社區可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予以實施。我們正在制定實施意見,即將在全區街道、社區推廣此項工作。”區委組織部副部長、黨建辦主任郭春生介紹。(王正道 楊 尚 王懷扣 黃 潔)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