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東是一片紅色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裡涌現出一批光照千秋的先烈,他們是啟東寶貴的精神財富。位於市區北郊長安路的啟東烈士陵園裡有204位烈士在此長眠,他們中有167位烈士沒有留下姓名,但是江河知道你們,高山知道你們,我們知道你們。
4月14日,天氣陰沉,烈士陵園顯得格外庄嚴肅穆。走進陵園,用花崗岩鋪貼的高架式紀念廣場中央,巍然矗立著25米高的烈士紀念碑,在甬道中央疊水池中微波綠水的輝映下,寓意著啟東人民解放前25年革命的艱苦歲月。
“青山不老,綠水無憂。你們看到了嗎?”撫摸著烈士紀念碑,內心感慨萬千。
陵園東側的烈士墓區,204位革命烈士的忠魂安息在鮮花綠草叢中,由姬鵬飛同志早年為啟東烈士題寫的“烈士墓”手跡嵌刻於烈士墓碑,矗立在墓群中央,墓碑前的幾朵還帶著露水的白菊,仿佛在訴說著人們對他們的哀思。
在講解員倪冬艷的指引下,我們來到烈士紀念館參觀烈士史料陳列展。整個展廳由“序廳”、“革命火種廳”(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烽火”廳(抗日戰爭時期)、“勝利曙光”廳(解放戰爭時期)、“和平建設”廳(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深切緬懷”廳和“興我啟東”廳七個部分組成。
“1927年9月,中共江蘇省委派曾進入廣州農講所學習,直接受過毛澤東教誨,並在崇明從事過農民運動的陸鐵強任海門縣特派員,陸鐵強化名沈惠農,選擇久隆鎮北的沙家倉地區,開展農民運動。”倪冬艷在“革命火種廳”講述時,展廳裡的沙盤場景仿佛讓人穿越到了那個動蕩的年代。
隨著倪冬艷的腳步,我們在展廳裡深入了解啟東革命史上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及部分烈士的光輝業績。幻影成像、硅膠人物、烈士雕塑、沙盤場景、背投電視、影視節錄和聲光電相結合的現代高科技手段,圖文並茂地把啟東3000多位烈士生平事跡和重大歷史事件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在展廳沿著時間線一路走去,櫥窗裡的紅纓槍仿佛讓人回到了當年戰火紛飛的年代,近距離領略成千成萬啟東兒女在浴血奮戰中可歌可泣的英雄氣概。
當年的奮斗成就了當前的幸福。現在啟東通了大橋、建了鐵路、辦了大學,大港建設如火如荼,人民生活幸福祥安。當年烈士鮮血寫就的“莫為江流悲永逝,天光常照浪之花”的美好夙願,已被后人化作“啟吾東疆,開創未來”的強大動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啟東人,繼承先烈遺志,建設更加美好的啟東。
啟東烈士陵園自開園以來,接待了數十萬參觀者。每年清明節、建軍節、建黨節等重要節日,城區學校、機關單位組織師生、職工紛紛來到烈士陵園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為保護紅色資源,完善教育功能,烈士陵園將對烈士紀念館進行改建,採用聲、光、電等現代技術提升陳列布展和基礎設施設備,今年9月,市烈士陵園將以嶄新面貌迎接世人瞻仰。
融媒體記者 潘瑾瑾 施彥佟 袁競 韓明彤 王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