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宿遷市宿豫區來龍鎮白鹿湖社區的宿北大戰遺址公園,總面積230畝,這裡的標語、浮雕,甚至一草一木,都飽含著紅色記憶。
公園進門處,一座根據當時戰地記者拍攝的照片復原的大型雕塑《歡呼》,再現了75年前宿北大戰勝利后軍民歡呼的熱烈場景。“值得歡呼,因為這場戰役打得太辛苦了,勝利太不易了,這也是毛主席提出‘人民解放戰爭’這一概念后的第一場大規模戰役。”宿北大戰遺址公園管理處副主任郭士洲介紹。
在雕塑后面,是用鏽蝕鋼板做成的還原戰役原貌的戰壕,戰壕入口兩側有10個大字“輝煌第一仗,戰局大轉折”。“輝煌第一仗”出自毛澤東主席的電文,“戰局大轉折”則出自戰役指揮者粟裕大將的《戰爭回憶錄》。粟裕曾回憶說,宿北大戰是他一生中打過的最緊張的戰役之一。走進具有歷史滄桑感的戰壕,眼前的一幅幅圖片、耳邊的場景配樂介紹,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粟裕大將的“緊張”所在。
如果說解放戰爭全國戰場看華東,那華東戰場就要看宿北了。郭士洲指著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防御形勢圖解釋說,1946年6月解放戰爭全面爆發時,我軍處於全面守勢。華東解放區是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原、華北、東北地區的必經通道,且與國民黨統治中心寧滬杭地區緊密相鄰,如此重要的戰略位置使其成為國民黨軍隊進攻的重點。同年11月,蔣介石擬定了“兩個月內結束蘇北戰事”的大規模進攻計劃,共調集25個半旅兵力,分四路大舉進犯蘇北、魯南解放區。
在宿北大戰中,我軍在陳毅和粟裕指揮下,集中華野、山野主力,投入25個團約11萬人。敵我雙方不僅兵力懸殊,武器裝備上差異更大。國民黨軍組建的宿新兵團,左縱隊是戴之奇任師長的整編第69師,全部是美械日械裝備﹔右縱隊是胡璉任師長的整編第11師,全副美械裝備。此外還有參加外圍打援戰的張靈甫,國民黨軍五大主力有兩個投入此戰。“國民黨軍整編第11師僅炮就有440門、沖鋒槍2370支,而當時我軍裝備最好的一縱隻有炮46門、沖鋒槍92支。”
為打好此役,中央軍委研究部署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略,毛澤東主席12月13日在發給粟裕、譚震林並告陳毅等的電報中指示:“如沭陽失守,華野主力即難在蘇北繼續作戰,有被迫轉至魯南可能,對此點必須嚴重估計到。”
“從電報內容也可以看出此役多麼關鍵和重要!”郭士洲說。
戰役於12月13日拉開帷幕。15日至18日,我軍連續發起了曹家集、峰山、曉店子等70余場戰斗。18日夜,我軍向國民黨軍69師師部駐地人和圩發起總攻,戰斗至19日凌晨2時許,將圩內的國民黨軍全殲,師長戴之奇飲彈身亡。隨后,又全殲了苗庄敵41旅。至此,宿北大戰全面結束。
宿北大戰的勝利鼓舞了全國軍民的士氣和斗志。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先后兩次發來賀電:“祝宿沭前線大勝利,望對一切有功將士傳令嘉獎。”“殲敵二萬以上,於大局有利,甚好甚慰。”
宿北大戰也是華東戰場五大戰役(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淮海)的開局之戰、首勝之戰,自此解放戰爭迎來新高潮。此戰創造了“五個首次”奇跡:首次展現了解放戰爭初期巨大的人民力量,首次創造性發展了毛澤東“集中兵力打運動戰”的軍事思想,首次勝利推動華東戰區實現第一個轉折,首次探索了“以戰養戰”“以戰教戰”“打一仗進一步”的建軍之路,首次創造了大規模殲敵的戰役范例。
“這場戰役堪稱是一場人民戰爭!”郭士洲說,據不完全統計,支前民工達43萬余人,僅出動四轂車、獨輪車等就達4.2萬輛。在當地村庄,至今仍廣為流傳著許多生動感人的支前故事:蔡佩蘭夫婦智送彈藥,孤膽英雄李永勝勇擒逃兵,徐翠蓮最后一條棉被也要送前線等。白鹿湖社區黨委書記侍孝雷說,這些故事時刻激勵著我們銘記歷史、不怕艱險、知難而上,把愛國精神轉化為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奮斗動力。
走出戰壕,不遠處有座由當地老百姓自發修建的“忠心亭”,亭下就是當年大戰的戰場中心,也是戰后安葬犧牲的2191名指戰員的中心。當地支前民工后代姚尤景說,看到這個亭子,就會被革命先烈們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信仰的偉大精神所感動,“我父親是一名鐵匠,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大戰時為解放軍修理破損槍炮,他說,聽黨話、跟黨走、堅守崗位、不謀私利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我受父親影響,早早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一定要做好本職工作,為建設好家鄉貢獻力量。”
花圈、花籃環繞的宿北大戰紀念碑高13.19米,寓意大戰於1946年12月13日打響、19日結束。紀念碑名為《勝利》,與入口處群雕《歡呼》合起來為“歡呼勝利”之意。紀念碑后方的英烈紀念牆上,鐫刻著大戰中英勇犧牲的1346名烈士的英名,還有近1000名烈士沒有留下姓名。郭士洲說,1950年宿遷縣人民政府曾在此修建烈士陵園,2019年,當地在原有烈士陵園的基礎上對戰爭遺址進行復原,規劃建設了宿北大戰遺址公園。公園現已成為設施完善、教育功能齊全、教學內容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和黨性教育基地。
遺址公園自開園以來,前來祭掃和接受黨性教育、革命教育、思政教育的人絡繹不絕,已接待南京、徐州、揚州等地人員近11萬人次,其中團體人數約6萬人次,園區還被評為“省級青少年紅色研學基地”。正在祭掃的宿北中學八年級學生姚群龍說:“革命先烈為了人民過上好日子拋頭顱、洒熱血,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徐明澤 孫旭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