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山:“紅”“綠”融合 奏響鄉村振興變奏曲

黃啟源

2021年04月28日08:36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四月的大別山,春色斑斕。花團錦簇間,長259公裡的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玉帶般在青山綠水間蜿蜒,將安徽霍山縣沿線的村落串聯起來,一輛輛旅游大巴和自駕車往來穿梭。慕名而來的各地游客領略了大別山風光,更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作為中國中西部第一個國家生態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地,霍山的生態是最大的優勢、綠色是最亮的底色。該縣始終堅持“綠色振興”,在筑牢生態屏障中做實“兩山”轉化,在守護美麗風景中放大“美麗經濟”,在發展生態產業中提升“民生福祉”,走出一條紅色土地上的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2020年11月,霍山成功捧回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金字招牌”。

霍山縣委書記項躍文表示,下一步,霍山縣將繼續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做好“紅”“綠”文章,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讓霍山成為越來越多人向往的‘詩和遠方’。”

霍山縣太平畈鄉萬畝石斛園。潘先波攝

紅色精神永流傳 鄉村振興后勁足

巍巍大別山,主峰在霍山。“霍山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徽省紅色區域中心。”4月22日,霍山縣委書記項躍文在大別山安徽紅色區域中心紀念館現場客串講解員,為參觀者講述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緬懷先烈,激勵今人,教育后代,已成為霍山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最有力的方式之一。

紅色熱土,綠色振興。作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級“兩山”理論創新實踐基地,霍山正在高質量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時值季春,清風過耳,黃芽茶香直抵心間。茶產業是霍山縣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歷史悠久的霍山黃芽,是黃茶中的代表。近年來,霍山縣堅持走規模化、機械化、標准化、清潔化、品牌化、科技化發展之路,出台一系列政策,從技術推廣、推介營銷、鏈條延伸、品質控制、品牌塑造,到全面加強地理標志保護,讓霍山黃芽一步步走向高端。

大化坪鎮地處霍山縣西南部,是霍山黃芽主產地、原產地和核心區,也是全縣面積最大的鄉鎮。這裡家家戶戶種茶,茶葉種植面積達3萬畝,2020年茶葉總產量800噸,總產值0.95億元,茶企120余家,交易量1000噸以上,交易金額1.5億元以上。“現在,每戶平均收入超過萬元,有的達到了兩萬3萬元,甚至更多。”大化坪鎮副鎮長陶俊說。

深山藏石斛,荒野遍地金。在霍山山水之間,可以看到一株株綠色植物長在石縫中,狹長的葉片,隻有寸許長的莖稈,這就是被稱為“軟黃金”的霍山石斛。

太平畈鄉位於大別山腹地,境內中藥材資源豐富,是霍山石斛的原產地和核心區。多年來,太平畈鄉始終堅持不懈大力發展石斛特色產業,緊緊圍繞“做大石斛產業,打造石斛之鄉,推動石斛之旅,帶動群眾致富”的發展思路,全力打造霍山石斛太平養生谷特色小鎮,建設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養生保健為一體的“石斛之鄉、養生福地”。

“霍山石斛和中藥材現在已經是我們的支柱產業,全鄉現有70%以上農戶從事霍山石斛生產、加工及其延伸的產業鏈。種植的、收購的、加工的、幫工的、銷售的,全鄉老少無閑人,連那些不能干重體力活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婦女現在都有事干。”太平畈鄉副鄉長陳琳切身感受到了石斛產業給家鄉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

截至目前,太平畈鄉石斛基地規模達13000多畝,從事石斛生產加工的企業、合作社266家,全鄉人均年增收萬元以上。該鄉農村商業銀行存款余額已達3.5億,戶均9萬元,人均2.3萬元,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綠色發展帶來的實惠。在農業農村部發布的《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鎮億元村名單》中,安徽省有4個鄉鎮入選,太平畈鄉以霍山石斛產業產值達12.13億元位居其首。

這個曾經全縣最窮困、最偏僻的深山區鄉鎮,如今不但成為鄉村振興的霍山樣板,也是“兩山”理念在霍山的生動實踐。

大別山扶貧旅游快速通道。潘先波攝

全域旅游大發展 “紅”“綠”文章譜新篇

一條旅游扶貧快速通道,喚醒了沉睡多年的村落,推動了鄉村旅游跨越式發展,加快了山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被老區百姓稱作“景觀路、致富路、幸福路”。

一路風景一路歌、一路歡笑到農家。近年來,霍山縣搶抓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建設這一重大歷史機遇,打造了“霍山最美環線”,帶動沿線近20萬人致富增收,實現了生態建設成果的綠色共享。

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橫跨霍山縣漫水河、上土市、太陽、大化坪、磨子潭、單龍寺等6個鄉鎮,沿途打造了西沖鄉愁廣場、長院露營地、龍井沖漁家樂風情街、宋家河古村茶棧等多處鄉村旅游點及旅游驛站。

4月22日下午,宋家河村古村茶棧的游客絡繹不絕。大家爭相在“天空之鏡”玻璃台上拍照留念,歡樂的笑聲點燃了這個大山深處的小山村。宋家河村是大別山國家風景道和六安茶谷的重要節點,毗鄰佛子嶺水庫、大別山主峰景區,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每年茶季,宋家河村古村茶棧雲集大量客商,是磨子潭鎮重要的茶葉貿易棧點。

“去年宋家河村集體收入100萬元,今年有望突破150萬元。村民們戶均收入收萬元,單茶葉一項戶均增收1.5萬元。”對於發展帶來的可喜變化,磨子潭鎮宣傳委員胡婷婷如數家珍。近年來,隨著旅游大通道的建成通車,鎮黨委政府結合拆遷安置、茶谷建設、鄉村旅游、脫貧攻堅、環境整治、產業發展等工作,統籌推進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工作。磨子潭先后投資近2000萬元,建成了古村民宿、古村尋根園、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茶旅文化體驗中心、集裝箱露營地、水上樂園。目前,宋家河古村茶棧已成為集種茶、採茶、制茶、購茶、品茶、論茶為一體的綜合性茶谷小站。

宋家河村的發展不是孤例。長期以來,霍山依托“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園”的地貌和超高的森林覆蓋率、負(氧)離子濃度,發展全域旅游,重點打造、建設“一心四區”“一環六鄉”。全縣各鄉鎮結合地域特色和資源稟賦,將綠色理念融入全域旅游和康養產業,積極打造出“溫泉小鎮”“石斛小鎮”“漂流小鎮”“鮮花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全縣旅游資源實現完美串聯,充分體現了全域旅游的引領作用。

眼下,霍山縣著力“百景提升”塑造精品景區。六萬情峽旅游綜合項目正如火如荼建設之中,六萬情峽電影小鎮、生態棧道、登山魔毯、步步驚心、玻璃滑道等一批旅游項目將於今年7月建成開放。陡沙河溫泉小鎮已建成御香泉溫泉中心、雪月花、悅來居、悅客居、清風閣、夏雨荷、霽月秋、深山土菜館及帳篷酒店、叢林穿越、水上樂園、越野公園等項目。華強文旅城建成疊水噴泉主題廣場、童夢王國、華悅酒店等項目。大峽谷漂流及白雲峽瀑布群景區建成白雲瀑、白龍瀑等瀑布群和飛雲玻璃吊橋、花崗岩滑道、懸崖秋千、觀景台及2公裡仿生棧道等游樂項目。

同時,霍山縣大力發展康養度假休閑游,堅持“親山近水,養生霍山”發展定位,以“西山藥庫”和“十大皖藥示范基地”建設為契機,推出一批集中醫藥康復理療、養生保健、文化體驗於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建成大別山藥博園、高橋灣文旅康養城、太陽九仙尊霍山米斛養生谷、大別山藥王故居等康養民宿及康養度假項目,推出“與兒街-下符橋-但家廟”休閑農業游、“陡沙河溫泉-太平畈石斛”養生度假游、“佛子嶺-大化坪-諸佛庵”酒鄉茶鄉竹鄉體驗游等12條精品旅游線路,形成了覆蓋全域、貫穿四季、多姿多彩的“游覽圖譜”,首力打造大別山(霍山)養生藥膳產品體系和品牌,“康養旅游勝地”特色顯現。

(責編:孟二波、吳紀攀)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