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底線,防疫是紅線。五一節后,仍然要繼續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守住安全底線,不踩防疫紅線,把好防疫關口,織密織牢安全保障網,絕不能放鬆警惕、麻痺大意。要充分認清疫情防控的艱難性、復雜性、長期性,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和應對舉措,不斷鞏固我國良好的疫情防控形勢,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中國疾控中心近日發布五一假期健康提示指出,公眾在旅途中要持續做好自我健康監測,旅行歸來還應自我觀察14天,一旦出現異常症狀,要做好防范感染他人的措施,及時就醫並主動告知醫生自己的旅行史。
五一小長期期間,各地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常態化防控各項措施,國內疫情防控整體保持了平穩態勢。中國疾控中心發布五一假期健康提示,不但有利於假期及節后個人防護,也有利於從總體上加強節后疫情防控工作。
今年五一期間,國內出游人數創下新高,客觀上給節后防疫帶來了較大壓力。出行者外出期間,難免接觸許多人,如果接觸了無症狀感染者,就有可能被感染。因此,按照中疾控的提示,出行者歸來后一方面要觀察自己身體狀況的變化,另一方面要盡量減少跟朋友、同事接觸,減少聚餐聚會。這既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社會負責任。
當前,國內絕大部分地區保持了較長時間的本土病例零新增記錄,全國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已經清零,各地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穩步推進。同時必須看到,當前全球疫情仍在快速蔓延,尤其是亞洲部分國家疫情劇烈反彈,把全球單日報告數推向新高,全球疫情形勢變得更加嚴峻,我國“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仍處於高位。
常態化防控是我國從抗疫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果以來確定的基本策略,一直堅持到現在,這是我國能夠保持良好疫情形勢的關鍵。五一節后,千萬不要以為我國防疫形勢已經“大好”,可以適當歇歇腳、放鬆放鬆。隻有慎終如始、毫不放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才能維持和鞏固當前積極向好的疫情控制形勢。
五一節后,一方面要認真總結五一期間各地疫情防控好的做法和經驗,能夠在節后疫情防控中繼續使用的應堅持使用。有的即便不能繼續使用,其中可能對節后防疫有啟發、有幫助的經驗和做法,也應認真研究借鑒。另一方面,要針對可能出現的疫情變化和風險,未雨綢繆做好必要的預案安排,並常態性堅持做好各項工作。
首先,旅行歸來的個人要加強自我觀察。有關疾控專家介紹,旅行歸來以后的自我觀察,重點要觀察有沒有發燒、腹瀉等症狀,是否感到特別疲乏,和以前一般的勞累不一樣。如果出現上述情況,並且觀察以后還不能夠解除、終止,就需要及時去就醫檢查。
其次,單位要落實防控措施。學校和企事業單位要及時收集學生和員工的身體異常信息,根據具體情況和防疫原則,採取科學、適度的應對措施。
再次,各地政府要加強疫情防控統籌。各級疫情防控指揮部要發揮好“指揮中樞”職能作用,確保疫情防控體系高效運轉。強化疫情應急處置准備,確保一有情況反應及時、處置得當。
要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壓緊壓實屬地、部門、單位的主體責任。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把疫情防控規定要求落細落實,形成“執行、督查、反饋、改進”的閉環,堅決防止疫情反彈、防范聚集性感染。從個體到單位再到政府部門,各個環節都樹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防范意識,才能將疫情感染、傳播風險降到最低。
安全是底線,防疫是紅線。五一節后,仍然要繼續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守住安全底線,不踩防疫紅線,把好防疫關口,織密織牢安全保障網,絕不能放鬆警惕、麻痺大意。要充分認清疫情防控的艱難性、復雜性、長期性,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和應對舉措,不斷鞏固我國良好的疫情防控形勢,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