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黨史筑初心丨南京長江大橋下,感受這座“爭氣橋”的信仰之魂

馬曉波

2021年05月11日07:04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編者按:“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2021年2月,中共中央印發《關於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江蘇省委要求,全省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按照中央關於黨史學習教育的決策部署和省委安排,要充分運用江蘇豐厚的紅色資源,推動廣大黨員干部不斷從黨在江蘇的奮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擔負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為此,我們推出“學習黨史筑初心”欄目,以茲記錄江蘇各地用好紅色資源學好黨史的生動實踐。

當地小學生代表上台向老橋工提問。人民網 馬曉波攝

“南京長江大橋開建於1959年,大橋開工不久就遇上了三年自然災害,建造過程異常艱辛。當時我們缺錢、缺人,黃沙、石子全憑肩挑人抬,連攪拌混凝土也都是全人工的。但是橋工中沒有人叫苦叫累。1968年,大橋通車,我坐上從鐵路橋上通過的第一列客車,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從內心深處,我為參與建造大橋而自豪,為黨和國家而驕傲。”

5月9日上午,伴隨著南京長江大橋上列車的轟鳴聲,童心向黨·致敬百年“童眼看大橋”活動啟動儀式在南橋頭堡下舉行,這是一堂為孩子們准備的特色黨史課,曾參與大橋建設的老橋工吳鋼和龐國江現場回憶了大橋建設中的點點滴滴。

南京長江大橋是萬裡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人自主設計和建造的公路、鐵路兩用橋,它完成了億萬中國人征服長江天塹的歷史夢想。“建設過程中有可使用的重工機械嗎?”“哪根橋墩施工最難?”“國外援助中斷后,前輩們是如何克服技術難題的?”老人們對親身經歷的分享,引起了孩子們的極大興趣。  

“技術上的困難終歸有辦法。但我們冬天能夠頂住刺骨江風,夏天能夠不懼酷暑暴晒,夜以繼日堅持建設,最重要的一點還在於心中有信仰。信仰才是這座‘爭氣橋’能夠完成建造的不竭動力。”現年85歲的吳鋼老人動情地說。

南京長江大橋一頭連著江北新區,一頭連著中心城區鼓樓區。近來,鼓樓區全面梳理紅色資源分布情況,區婦聯聯合區委宣傳部、區委黨史辦等多部門共同發布了當地紅色地圖和紅色打卡線路,南京長江大橋和大橋陳列館便是其中一站。

老人的話對孩子們有著教育意義,同樣激勵著參與活動的黨員群眾。大橋南堡所在的寶塔橋街道,位於鼓樓鐵北位置,屬於南京老城區域。“愛橋護橋,是轄區內每一個居民的傳統。”寶塔橋街道工委書記劉園表示,今年,街道黨工委結合“紅色橋頭堡”黨建品牌和家訓文化特色,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突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強調實干實效實績,推動各項工作走穩走實。

在“退二進三”的區域發展背景下,鼓樓鐵北現已進入大投入、大建設時期,勇於開拓、不屈不撓正是區域在“二次創業”中最需要的品質。“一座大橋代表了激情燃燒的奮斗歲月。”鼓樓區委常委、鐵北管委會工委書記王玉春在活動上說,南京長江大橋不僅展現了氣貫長虹的中國跨度和氣吞山河的民族氣概,也體現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新創造、精益求精,齊心協力、頑強拼搏的精神。“這種精神與鼓樓區提倡的‘負重攀登、敢為人先’的精神同頻共振,也鼓舞著我們克服自滿心態和畏難情緒,全力以赴抓落實、奮力拼搏走在前。”他說。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查看更多內容

(責編:唐璐璐、吳紀攀)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