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佔卜亂象多:穿上“高科技”馬甲還是忽悠

2021年05月18日07:05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穿上“高科技”馬甲 還是忽悠

有“心結”時打開某個APP算上一卦、測測運勢,當下在年輕群體中頗為風靡。五花八門的網絡佔卜中,一種西方古老佔卜工具塔羅(TAROT)牌成為“新寵”,由此衍生出諸多網絡佔卜亂象。披上互聯網的“外衣”,塔羅牌到底在“算”什麼?

讓你掏錢,“套路”多多

不久前的一天晚上,程凱跟微信對話框那頭的佔卜師說,想知道自己和某某男生“會不會有發展”。對方用塔羅牌一番測算后告訴她:“你喜歡的男生有一個曖昧對象,你們走到最后的概率很小,且這段關系需要你主動維系。”此次佔卜費用是40元,當對方提出可以幫助“實現夢想”時,她又花218元買了根“祈願蠟燭”。

21歲的在校大學生王凡花100元佔卜今年的“桃花運”,一系列流程用了1個多小時,隻得到一連串“雲裡霧裡”的話。佔卜師告訴她,想知道何時何地能遇到“正緣”,則需在他那買“轉運”水晶,而一串普通水晶手鏈售價500元。

類似的網絡佔卜,讓很多年輕人樂此不疲。“Alex大叔”是一名擁有1778萬微博粉絲的“大V”,同時開了微信公眾號和視頻號,自我介紹顯示為“定時與你分享佔星知識、星座運程以及命理問題”,主營業務是運勢查詢、制作星盤和電商“萬事屋”。

如今,網絡佔卜廣告隨處可見,微信、微博、小程序、電商、APP……似乎隨時有人為你的命運前程“答疑解惑”。其中有的是免費推送,有的需花錢訂閱,更多是“一對一”測算,收費從幾元錢到上千元不等。今年3月初網易數讀發布的一項“互聯網算命”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30歲以下人士中,62.05%有星座羅盤和塔羅牌佔卜經歷。

“佔卜師小月”在微博上擁有215萬粉絲,聲稱隻要支付200元即可無限次解答一切情感姻緣問題,“答疑解惑”通過微博私信進行。用戶向其發來的支付寶二維碼轉賬,即時收到運勢計算結果。當記者問及佔卜准確度時,小月回復“不要問這麼幼稚的問題”﹔記者又問“覺得不准可否退費”,小月回復“沒時間閑聊,愛去哪去哪”。

什麼都能“算”,准確度無保障,交易通過第三方平台進行……記者調查所發現的,僅是塔羅佔卜亂象的“冰山一角”。

一個名為“貓巫先生”的塔羅佔卜師曾在微博文章中自曝:“很多網紅佔卜師單子接不過來,就招聘影子槍手佔卜師代為佔卜,並寫成報告發給你。那些打著‘女生免費男生50元’的塔羅師基本是做微商的,因為男生不是他們賣面膜、美容儀的受眾群體,所以要收佔卜費﹔現在甚至有一些‘AI免費佔卜’套路,佔卜師其實是機器人……”

看似高深莫測的網絡佔卜,入行“門檻”並不高。記者在網上查詢發現,在豆瓣小組中分享塔羅學習的資料帖隨處可見,B站上的塔羅教學視頻有數千條,有培訓公司稱“隻需要幾頁PDF資料和一些短視頻,一星期速成”。

“福勒效應”下的“心理陷阱”

以“佔卜”為關鍵詞上網搜索,結果顯示,不管是微博、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台還是電商,綜合排名第一的幾乎都是“用塔羅牌預測未來情感走勢”。預測何時能升職加薪、來年運勢以及就業就學選擇的,也有很高的關注度。

網絡佔卜師曉峰(化名)從業多年,接觸過很多客戶,深諳其中“話術”:“有人整天問我自己考研能不能成功,我一看還有十來天就要考試了,你不好好復習還問東問西的,不用算也知道准備不充分啊!但我也不能斬釘截鐵地說考不上,模棱兩可才是佔卜要義。”在他看來,越是模糊的話,越容易打動人,隻要抓住對方當下那一絲“狐疑”的心態,就算是抓住了客戶。

在社會高速運轉的當下,個人情緒與情感問題困擾著一大批年輕人,但良好的教育與學識並不能在每次低落迷茫、情緒崩塌時提供有效幫助,他們需要來自“神秘力量”的心靈慰藉。從某種意義上講,不少人轉向網絡佔卜,往往源於“願意相信是那樣”。

南京腦科醫院醫學心理科的喬慧芬醫生舉例道,“你渴望獲得別人喜歡和尊重﹔你有很多優秀的能力還沒有發揮出來﹔你有很多缺點,不過一般來說你可以克服它們”——相信大部分人看到這段話都會認為說的是自己,其實,這是一頂套在誰頭上都合適的“帽子”。因為它全是籠統的、一般性的說法,一堆並無明顯關聯的“判斷”中總有一兩條能擊中“靶心”,客戶自己也會“對號入座”,這便是心理學上的“福勒效應”。

福勒效應又稱巴納姆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証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指人們常認為一種籠統、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其實,佔卜師對每個人說的內容基本上差不多,有些還會根據初步交流得到的信息進一步推測演繹,讓客戶覺得預測“精准”,甚至產生共情。

在喬慧芬看來,所謂網絡佔卜師,跟以前在天橋上、馬路邊擺攤的算命先生並無本質區別,而網絡交流的及時性、傳播的便利性和付款的便捷性,讓網絡佔卜在年輕人群體中異常火爆。她認為,緩解心理焦慮、解決難以抉擇的問題有很多渠道,比如向身邊的家人朋友傾訴、到醫院精神科室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等。

面對“高科技”噱頭,要擦亮眼睛

江蘇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南京大學應用心理學教授費俊峰分析,當前社會壓力大是年輕人熱衷佔卜的原因之一,他們將此視為緩解壓力的有效工具。在一天忙碌的工作或學習后,佔卜成為一種消磨時間的娛樂方式。但如果網上算命師開出過高的價格,或層層漸進推銷高價商品,則應及時明辨、拒絕。

江蘇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張春龍認為,網絡佔卜和“星座文化”有類似之處,在一定的“圈子”內有著較高認同度,扮演著“社交符號”的角色。比如,一間辦公室裡有人成為星座分析愛好者,會帶動身邊一群人加入其中。原本小概率的“預測”成功被神化,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其間“規律”。

中國(南京)軟件谷人工智能從業者陳麗萍認為,現在很多網絡佔卜打著“高科技”旗號,喜歡用類似“AI面相”“大數據算命”的科學名詞包裝,其實只是將一些專業科技術語與塔羅牌、風水迷信等“打包”忽悠,很有欺騙性和迷惑性。面對不斷刷新的各類噱頭,人們要擦亮眼睛。

□ 本報記者 劉慶傳 陳珺璐

傅秋源 張宣 王世停

(責編:蕭瀟、張妍)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