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記者在南京孝陵衛集貿市場一豬肉攤了解到,豬后腿肉20元一斤,生意清淡時17、18元也可賣。記者感覺這應該是近兩年來豬肉的最低價了。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的最新數據印証了這一點:今年5月第二周,全國生豬出廠價每公斤21.55元,而2019年8月第二周為21.79元,也就是說,生豬價格已跌至21個月低點。
隨著全國各地促進生豬產能恢復的措施不斷落地見效,豬肉價格自去年2月創出歷史新高后即開始調頭、進入總體下行階段,今年春節后跌勢加速。4月份,江蘇豬肉價格環比下降9.8%,降幅較上月擴大3.2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相比,跌幅高達18.1%。
生豬養殖利潤的急劇“縮水”,也說明了近一年多來肉價下跌的“驚心動魄”。5月第二周,全國生豬養殖頭均利潤降至區區22.18元,較上周的270.25元如同“墜地”,此時再“遙看”去年2月第二周創出的2354元頭均歷史最高利潤,則已“恍然若夢”。從養豬暴賺到全行業進入微利期、部分養殖戶陷入虧損,前后也就一年多時間。
豬價迅速下跌,主要緣於生豬產能恢復預期和非洲豬瘟疫情擾動。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一季度末全國生豬存欄41595萬頭,環比連續6個季度回升,同比增長三成,已恢復至2017年末的94.2%。省統計局一季度分析報告顯示,在各項扶持政策和市場價格高位運行的雙重刺激下,江蘇生豬產能也快速回升。一季度,全省生豬存欄1262萬頭,同比增長103%﹔生豬出欄554萬頭,同比增長136%﹔能繁母豬130萬頭,同比增長75%。
另據農業農村部數據,4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再增1.1%。照此測算,一年將可出欄肥豬超過6.9億頭。
在豬肉供應前景持續向好的同時,近期非洲豬瘟疫情在我國部分地區又有所抬頭,導致許多養殖戶加速生豬出欄。而當下又適逢豬肉消費淡季,多重因素疊加共振使得豬價近期加速下行。
如何看待當前的生豬生產形勢?農業農村部有關人士分析一季度生豬生產數據時認為,全國豬肉供應偏緊的格局還未根本改變。而我省在3月份部署實施今年畜禽穩產保供行動方案時也分析認為,當前全省生豬生產供給總體處緊平衡。
農業農村部在5月19日召開的非洲豬瘟防控和生豬生產座談會上進一步強調,雖然今后一個時期豬肉供應總體寬鬆,但當前生豬生產恢復仍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非洲豬瘟疫情風險依然較大,養殖成本不斷攀升,效益明顯下降,母豬繁殖效率仍低於正常水平,穩定生豬生產的各項工作須臾不能放鬆。
事實上,眼下的豬價較兩年前的常態水平仍有一定漲幅。從生豬價格看,2019年5月第二周全國生豬出廠價隻有每公斤15.16元,目前價格仍較之高出42%。居民餐桌上的豬肉價格,比兩年前每斤要貴四五元。
至於目前部分養殖戶的虧損,很大程度上源於玉米、豆粕等飼料價格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起舞”而出現較大漲幅。
“生豬生產恢復目標不變、力度不減、標准不降。”這是國家有關部門對各地的要求。江蘇抓落實絲毫不放鬆,今年3月出台了促進全省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
“全省豬肉自給率保持70%以上”“今年末生豬存欄達1300萬頭以上”“到2025年畜禽養殖規模化率和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85%和95%”,江蘇畜牧業發展的目標是既要保總量,更要提質量。為此,江蘇還將生豬穩產保供水平列入了高質量發展考核內容。(吉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