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燈一亮起來,晚上回來出去時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看到江蘇省灌南縣新港大道鹽河三橋至揚州路路段上新增設的279盞路燈投運,住在周邊老舊小區的居民張霞高興地說。
近年來,灌南縣堅持把八成以上的可用財力投向民生,補齊拉長環境整治、教育醫療、養老保障等短板,助力提速打造“實力灌南、美麗灌南、幸福灌南”。隨著“辦實事”向深發展,灌南縣這一動作又有所提速。
南六塘河濱水風光帶和橋頭公園建成使用以后,迅速成為附近群眾和縣城居民競相前往的“打卡地”。去年到現在,該縣累計完成房屋征收61.2萬平方米,順利建成一批高品質住宅小區,新增改造城市綠地50萬平方米,建成通車城區5條道路,推行環衛保潔網格化管理、精細化作業,城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80%以上。同時,持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無害化衛生戶廁實現應改盡改,農村垃圾分類覆蓋率80%以上,農業生產廢棄物得到有效治理,“四好農村路”通過省級驗收。
教育改革惠民,“優教灌南”讓更多學子脫穎而出。灌南縣全市首推集團化辦學、教師縣管校聘等模式創新,並在基礎教育資源建設上下足硬功夫,以全市一流學校的硬件配套為標准,完成第二中學改擴建工程,組建蘇州路實驗學校,新建實驗中學等6所學校和未來星幼兒園等5所幼兒園,目前全部投入使用,投入累計約為7.4億元。灌南縣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城區“九校聯動”的落實到位,進一步促進了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全縣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達標率提高到96.7%。
圍繞不斷提升社會保障水平,灌南縣在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等民生領域謀篇布局不遺余力。借力上榜第二批省級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創新示范地區為契機,灌南縣積極推進醫養結合、康養結合和智慧養老等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高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方便醫保”模式的落地生根,為群眾實現重點業務100%“不見面審批”,開啟醫保公共服務新起點,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率達93.1%。就業創業“21+8+10”優惠政策的全面推廣,有效解決1.5萬名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后顧之憂,為縣域經濟注入“源頭活水”。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去年,民生投入佔公共財政支出比重達84.4%,今年一季度的佔比也達到全新的89%。”灌南縣財政部門負責人表示。(許兵 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