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技興農促發展 鄉村振興譜新篇

朱達

2021年06月01日22:47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一塊莓田內有土壤墒情站、稈莖檢測器、孢子捕捉儀等高科技設備,工作人員坐在辦公室運用“藍莓種植數字化管理平台”,隻需輕點鼠標,就能為農作物施肥加水、遮光避雨……這是南京市溧水區白馬“兩莓”產業示范基地呈現的一幕幕科技興農景象。

5月30日,在第五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首屆江蘇農業科技節暨2021年江蘇農業與科技融合發展大會在南京市溧水區召開,全國100強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全國各地涉農高校、科研院所、江蘇省農學會會員單位、有關區縣的領導和嘉賓代表聚集一堂,共同探尋江蘇科技興農發展密碼。

新技術:催生農技成果“聚寶盆”

“這項成果有望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家庭‘第二廚房’”,大會上,來自江蘇省農科院李大婧研究員推介的“未來食品-3D 打印個性化定制”技術,令人耳目一新。這項成果以山藥澱粉、大豆蛋白、紫薯等果蔬為原料,針對增加免疫力、抗氧化、緩解視疲勞等功能,開發包括β-胡蘿卜素緩釋片、葉黃素休閑咀嚼片、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健康食品,實現針對不同人群的個性化定制營養需求。

在首屆江蘇農業科技節展廳裡,類似的農業科技亮點頻現。

對此,國家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副司長胡益鋒表示,“十三五”以來,江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位居全國第一,已走在了全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前列。

在佔地500畝的溧水白馬“兩莓”產業示范基地,“追雪”“春高”“夏普蘭”“貝姬藍”等藍莓和黑莓新品種令人目不暇接,當地引進運用數字農場應用、數字化管理平台等技術,使果品的果型、糖度、口感實現多元化,果實成熟期也大幅延長,還引進了5G+VR 技術,讓專業技術團隊與種植戶可以“雲”交流,實現種植戶在田間地頭現場接受農業技術指導,進行種植課程實訓﹔在南農大白馬基地,溧水融合仿生態尾水處理和物聯網兩大核心技術,建設現代化循環流水無人化漁場,探索“智慧養魚”項目,不僅實現了養殖過程標准化、無人化和生態化,還使養殖成本降低20%,產量是土塘養殖的6至10倍。

在新時代,農民不僅要會種地,更要“慧種地”。在大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局馮艷秋副局長發布了2020年中國農科院15項重大科研進展,以及適宜江蘇地區使用的養殖、農業機械、加工、資源與環境等相關成果……江蘇的“新農人”更加堅定一個信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進一步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不斷釋放創新活力,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新動能。

新平台:打造農技科研“孵化器”

大會上,隨著一塊塊紅綢布被揭開,江蘇首個農業科技服務總站——江蘇省農科院亞夫科技服務總站,以及南京國家農高區亞夫工作室、南京國家農高區鄉村振興學院同步成立。據介紹,為進一步加強亞夫科技服務體系高質量建設,“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夫聯合江蘇省農科院、南京國家農高區成立了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亞夫科技服務總站、南京國家農高區亞夫工作室,此舉旨在推動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這是一座座農技科研的‘孵化器’。”據江蘇省農科院有關負責人介紹,亞夫工作室將聚焦生態農業新技術和農業經營新模式推廣、農業鄉土人才隊伍建設、農業生態系統修復與建設等,聘請10位國內外頂尖農業技術顧問提供技術指導和推廣,同時加強與日本農文協、鯉淵學院等合作,分批次赴日開展技術學習,並力爭在3年內打造一支200人左右、結構合理的專業型農業鄉土人才隊伍﹔此外,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亞夫科技服務總站還將遴選一批亞夫科技特派員,為地方農民增收致富、特色產業提升發展等提供技術指導、示范推廣、宣傳培訓等服務。

科技創新,人才先行。新揭牌的南京國家農高區鄉村振興學院將通過整合校地資源,依托涉農院所的科教實力和南京農高區豐富農業資源,聚力建設鄉村振興綜合性學習培訓基地,培育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為“三農”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大會還舉行第三屆江蘇農業科技獎獲獎成果頒獎活動, 2020年,第三屆江蘇農業科技獎經過網絡初評和綜合答辯兩輪評審,最終評選出獲獎項目共56項,其中,成果類獎項40項,人才類獎項16項。據介紹,江蘇農業科技獎是江蘇省農學會按照《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等有關規定設立的,系江蘇首個社會力量設立的農業專項獎,此舉有望催生孕育更多農業科技領軍人才。

新理念:激發農技攻關“原動力”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這是首屆江蘇農業科技節暨2021年江蘇農業與科技融合發展大會展廳懸挂的一句標語,也令人感受到江蘇“新農人”展開科研攻關的新理念和原動力。

生物基材料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重點,具有普通塑料無可比擬的優勢,不但環保安全,而且具有優良的物理性能,應用十分廣泛。大會上,江蘇省農科院副研究員徐磊推介了生物基高值化材料團隊科研成果——以研發全生物降解材料為攻關方向,針對不同區域的不同農作物生產需要,研發出降解地膜產品,有秸稈添加和抗紫外光兩個基礎型產品,並著力推動該技術應用於日用品領域。

目前,農業面源污染正成為我國地表水體的主要污染負荷來源,威脅水生態健康和水環境安全,為此構建清潔生產、清潔生活、清潔生境和清潔管理治理模式意義重大。江蘇省農科院研究員薛利紅在會上推介科研新成果:集約化農田面源污染防控的“減—攔—用—淨”技術體系,她提出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的“源頭減量-過程攔截—養分再利用—生態修復”理論,創建了南方水網區集約化稻田面源污染防控的“減-攔-淨”技術體系,該成果入選農業農村部2018年度十項重大引領性技術,並榮獲2019年度神農中華科技二等獎。

大會上,“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夫介紹了句容戴庄村促進農村歷史性變革的經驗做法,闡釋了其發展生物多樣性農業推動鄉村振興的路徑和經驗。通過培育生物多樣性,輔以健康栽培技術和健康飼養技術,在環境友好前提下採用現代先進農業生產力手段,戴庄村提高生物多樣性農業的生態環境效益,開拓生態農產品市場。

據介紹,此次大會吸納了35個農業科技創新載體和農業項目簽約落戶溧水,總投資108億元。其中,由深圳農科集團投資50億元建設的石湫種業小鎮項目,將建設種子產業綜合體、設施農業生產基地﹔江蘇中科亞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微生物菌劑項目將研發、生產植物用微生物菌劑,可為農戶提供精准的病虫害防治服務,推動農業生產實現高品質、高產量、零污染。

(責編:耿志超、吳紀攀)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