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江蘇各地都在搶抓梅雨前的有利天氣加緊收獲,全省夏收進度超過九成。伴隨著夏糧豐收的喜訊,以往讓農戶犯愁的秸稈也有了全新的利用方式。
在鹽城、宿遷、淮安等地,在鼓勵秸稈還田的基礎上,今年越來越多的鄉鎮在夏收過程中推廣應用了稻麥秸稈田頭打捆、離田綜合利用的新模式,讓多余的秸稈經過打捆、儲存、粉碎等程序變廢為寶,有效減少秸稈焚燒帶來的污染,同時也為農民增加額外收入。
某秸稈回收經紀人團隊負責人金權昌告訴記者,工作效率大概是一台機械一分鐘一畝地,一天能作業五六百畝,能源也利用了,老百姓的地裡也可以少下種子,達到增收。
某秸稈綜合利用有限公司總經理喬瑞樂介紹,好一點的秸稈主要作為粗加工然后送到牛羊養殖場作為飼草進行銷售﹔稍微次一些的草就送到就近菌菇廠用作培育菌菇﹔飼草和菌菇草篩選下來的秸稈就會送到附近的生物發電廠進行處理。
部分村庄還專門組織了秸稈清理隊伍,勸導、杜絕中小種植戶亂扔秸稈現象的發生,維護整潔的村庄人居環境。
鹽城市亭湖區民權村秸稈清理小組負責人張福桂告訴記者,村裡組織了收集小分隊,有四輛車每天在清運,清運走了以后還要再回頭看,還要再打掃、再清理。
為提高社會各方秸稈綜合利用的積極性,連雲港、徐州等地不僅獎補扶持秸稈收儲企業,而且還根據相關標准,對秸稈離田、還田種植戶進行了針對性補助。
徐州市銅山區農業農村局農機管理科科長馬慶來說,四條主要河流周邊一公裡范圍內,所有小麥秸稈全部實行離田處理。在補助政策上,離田的補助和秸稈還田的補助是同樣的,都是25塊錢一畝,執行省裡的統一標准。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郝朦 楊帆 亭湖台 阜寧台 建湖台 連雲港台 泗洪台 金湖台 漣水台 洪澤台 徐州台 射陽台 編輯/胡超)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