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棲霞:三大板塊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馬曉波

2021年06月24日13:50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在黨員全覆蓋中創新學習形式,在屬地特性中深挖紅色資源,在為民辦實事中踐行理想信念……創新學習形式,提升學習效果,這是南京市棲霞區開展黨史教育學習的一大特色。棲霞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它包含了行政區、大學城、經開區,各區域性質不同,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也不相同。行政區側重服務居民群眾、大學城側重服務駐區高校、經開區側重服務駐區企業。

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棲霞行政區、南京經開區、仙林大學城三大板塊始終以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旨主線,認真貫徹上級部署要求,講好紅色故事、辦好民生實事,縱深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迅速展開,形成了“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濃厚氛圍。

創新學習形式,提升學習效果

“馮老,我代表組織來看望你!”近日,南京江南永新光學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林廣靠一行來到公司創始人之一馮延昌老人的家中。當102歲的馮延昌老人聽到今年4月,公司最新研制的“空間站熒光顯微實驗裝置”隨“天和”核心艙飛天登上中國空間站時,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南京江南永新光學有限公司離休黨支部現有黨員10人,其中年齡最大的101歲、最小的85歲,平均年齡90歲。林廣靠說,向老黨員們報告光學事業的發展,聆聽他們的勉勵,也是一場別具特色的黨史學習教育。

江南永新光學有限公司位於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據了解,南京經開區非公企業黨組織和黨員數均佔總量80%以上,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園區實施分類指導,實現資源共享,積極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向企業延伸、向產業工人覆蓋。此外,園區還組織召開“中青年干部領導力提升研修班暨百年黨史專題學習會”,把學黨史守初心和提升能力緊密結合,在重溫百年奮斗的恢弘史詩中堅守初心使命、練就過硬本領、汲取奮進力量。

今年以來,棲霞區針對離退休黨員,採取“線上+線下”送學上門及遠程學習等方式,遞送學習材料、解析材料內容、播放學習影片……多措並舉、多管齊下,讓每個黨員的學習都不“掉隊”﹔通過創新形式,用特色活動和多樣宣講澆灌“學習樹”,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學出新境界、新成效。

在仙林大學城,22名黨員發展對象和入黨積極分子被納入學習教育范疇,採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法,既原原本本學習必讀書目,又通過學習微信群及時推送學習資料,將“碎片時間”變成理論灌輸的“黃金時段”。

此外,通過整合專家名師、黨校教師、百姓名嘴、身邊榜樣等各方力量,棲霞打造7支宣講隊伍,深入基層開展宣講,實現了黨史學習教育在不同黨員群體中的“全覆蓋”。目前,該區已開展各類宣講近400場,覆蓋2.4萬人。棲霞區委書記、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仙林大學城工委書記黎輝表示,棲霞充分結合行政區、經開區以及大學城三區實際,讓領導干部帶頭先學,並邀請專家深入基層宣講輔導,力求全體黨員在原原本本了解黨的成長史、奮斗史的基礎上,進一步學深悟透黨史,助推黨史學習教育的氛圍在棲霞更加濃厚。

中共曉庄支部第一任書記劉季平的女兒劉爽為“曉庄社區黨史教育館”揭牌。仇敏攝

深挖紅色資源,多種形式展現

1927年至1930年間,在南京活動的眾多黨組織當中,有一支年輕的隊伍,就是南京曉庄師范的師生們,其中石俊、葉剛、郭鳳韶、謝緯棨、袁咨桐、姚愛蘭、沈雲樓、胡尚志、湯藻、馬名駒等十位學生因參加愛國運動而遭到國民政府的逮捕。在獄中,他們堅貞不屈,最后血洒雨花台。

時過境遷,現如今,曉庄師范周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曉庄英烈”更成為棲霞區的一項重要紅色資源。

“邁皋橋街道弘揚先輩傳統,展示曉庄紅星革命史和地區特色,對啟迪后人在新征程,展現新作為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后來人要繼承先輩遺志,立足崗位做新貢獻!”5月30日,中共曉庄支部第一任書記劉季平的女兒劉爽為邁皋橋街道“曉庄社區黨史教育館”揭牌,並分享了父親當年的革命經歷。這座利用社區辦公樓建成的微型黨史教育館,是南京首個社區自建的黨史教育館,試運行以來,已接待全市3000余人次前往參觀。

棲霞區委黨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包括曉庄英烈紀念碑和十月廣場是棲霞寶貴的紅色資源,針對這兩處紅色資源,該區策劃了書籍、舞台劇、網絡電影、紀錄片、廣播劇、黨史教育館等近10種藝術表現形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

圍繞“曉庄十烈士”光榮歷史,除打造一座社區黨史教育館外,棲霞還通過出版一本書《沸騰的曉庄》、拍攝一部紅色電影《曉庄1930》、制作一部紀錄片《一面鮮紅的旗幟》等“四個一”形式,讓身邊的黨史“活起來”。圍繞區域內其他重要紅色資源,棲霞同樣採用多種表現形式活化、延展。例如,圍繞“中共策劃國民黨海軍海防第二艦隊在笆斗山附近江面起義”,還將推出《南京江面上的壯舉》書籍和紀錄片。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區上下的重要政治任務,要堅持突出重點、深入學思踐悟,切實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棲霞區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負責人說,棲霞板塊將堅持行政區、南京經開區、仙林大學城三區聯動,充分利用好本區域特色紅色資源,創新黨史學習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學出堅強黨性、學出信仰擔當,確保取得實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

57天即開工,南京仙林街道人鬧心的 “空中蜘蛛網”要不見了。李昌吾攝

聚焦“我為群眾辦實事”,解決實際問題

6月3日,南京市棲霞區仙林街道仙林新村北區居民劉化龍很是激動,他盼望許久的綜合線路下地工程正式開工了。

仙林新村北區建於1998年,是一個拆遷安置房小區,也是仙林地區唯一沒有管線下地的小區。近年來,隨著城市信息化的迅速發展,小區架空線數量不斷增加,立杆上各種電線纏繞交錯,織出一張“空中蜘蛛網”。“我家窗外就是密密麻麻的電線,看著很鬧心。”劉化龍說。

“這些線纜容易受到大風、雷電、暴雨等極端天氣影響,既有礙觀瞻,又會帶來安全隱患。”仙林街道黨工委書記孫金娣說,長久以來,未能對這些“空中蜘蛛網”進行整治,除資金問題外,線纜本身還涉及國家電網、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江蘇有線等單位,“這也是最棘手、最復雜的問題。”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當地把為民辦實事作為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重要內容。3月23日,在仙林街道的主動邀請下,南京市發改委牽頭召集全市多個部門有關負責人來到仙林,就“杆線下地”等問題現場辦公,各單位有了“坐下來”一談的機會。多年來懸而未決的問題有了轉機。5月18日,弱電線路下地項目率先開工﹔6月3日,綜合線路下地工程開工。曾經的“老大難”問題得到快速解決,還引來了棲霞區委書記、區長的關注。

“小區環境提升是居民的身邊事,也正是黨委政府高度關注的事,‘杆線下地’項目的開工是推進為民服務走深走實的重要體現。”黎輝在開工儀式現場說。

在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棲霞板塊除了要求廣大黨員干群學深、悟透黨史,更要求針對區域特性找准、走實,切實把“為民辦實事”辦出成效。

在仙林大學城,管委會針對仙林地區高校多、黨員師生多的情況,通過聯合組織活動,邀請高校專家上黨課等多種形式,促進校地黨史學習教育互融互促互動,全面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在經開區,一項項實招正在助力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圈。為解決紅楓科技園企業出行難題,整合城建指揮部、城市管理局和新港高新園力量,協調交警部門屬地街道,打通交通斷頭路,實現園區與仙林大學城中心區的通行時長縮短至10分鐘以內﹔發布“新港小文”全新的企業服務品牌,通過網格化服務體系、畫像式精准服務、產學研協同平台,全面助力企業成長﹔面對企業急需,推動營商環境V3.0計劃,發布“助企十條”。

黎輝表示,要把堅持學習與實踐同步推進,把黨史學習教育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貫穿學習教育全過程。梳理弄清“干什麼”﹔領導干部“帶頭干”﹔普通黨員“奮力干”。下一階段,棲霞板塊將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重要抓手,凝聚團結奮進的智慧和力量,更好擔負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棲霞建設的現代化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

(責編:張妍、吳紀攀)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