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歲“開國少將”黨齡90年 收到紀念章高興得像孩子

2021年06月25日08:14  來源:揚子晚報
 
原標題:108歲“開國少將”黨齡90年 收到紀念章高興得像孩子

張力雄老將軍拿著“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張力雄授少將軍銜時留影

  6月21日,一枚“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被送到了東部戰區總醫院病房,迎接它的主人是108歲的“開國少將”張力雄。張力雄1913年11月21日出生於福建省上杭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9年3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迄今已有90年黨齡,1961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目前健在的6位共和國“開國將軍”之一。

  紫牛新聞記者 任國勇 見習記者 孫慶雲 受訪者供圖

  黨齡90年的老將軍戎馬一生初心不改

  記者在東部戰區總醫院見到張力雄將軍時,他正躺在病床上輸液。看到記者來訪,老將軍微微抬起插著輸液管的左臂,伸開手掌,面帶微笑。

  “他要跟您握手!”在老將軍女兒的提醒下,記者趕忙快步上前,雙手握住老將軍的手,此刻感到他的手依舊剛勁有力。不過,他的聽力衰退了不少,有時交流需要女兒或者工作人員上前大聲說才行。

  工作人員拿出中共中央頒發的“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要給老人戴上。看到紀念章,老人嘴角上揚,高興得像個孩子,他向女兒問道:“我的?”

  “你的,是你的,是你的!”女兒將紀念章遞到父親手中,老人低下頭仔細看著。“爸爸,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是黨中央給您的紀念章。”女兒再次對著父親耳邊說道。老人聽清楚了女兒講的話,連連點頭,高興地笑了。

  這時,老將軍的女兒向記者介紹道:“爸爸年齡大了,過去的許多事情都記不得了,但是他一直記得參加過的許多戰斗。”

  從1929年至1949年,張力雄始終奮戰在對敵斗爭第一線。老將軍一生參加過百余次戰斗,6次遇險均幸免於難。他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裡長征,紅軍長征前的最后一仗——老營盤戰斗,長征中三次過草地,並參加了紅軍長征結束前的最后一仗——著名的華家嶺阻擊戰﹔長征結束后又參加了西路軍大血戰。全面抗戰爆發后,他在“抗大”工作了6年,后率部輾轉華北、豫北、豫西等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期間,他參加了中原突圍、淮海戰役、進軍大西南等一系列戰役。新中國成立后,他在西南部隊工作多年,為鞏固國防、建設邊疆作出了重要貢獻。不管在什麼時候,他始終對黨、對國家保持著信心、希望和忠誠。平反復職后,他任江西省軍區政治委員、中共江西省委常委。離休前任福州軍區顧問,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回憶犧牲在懷中的小戰士時常落淚

  張力雄老將軍的家中珍藏著一本厚厚的相冊,收錄了近700張老人各個歷史時期的珍貴照片。這些照片是寶貴的歷史資料,對於老將軍來說,這些照片記錄著他在革命年代浴血奮斗的青春。

  老將軍時常想念已經逝去的戰友,他在2004年出版的回憶錄《難忘的征程》一書中,曾寫下六大章文字來紀念他們:“痛悼皮定均,緬懷饒子健,思念沈仲文,懷念黃以仁……”此書由張力雄親筆撰寫,經過十余個寒暑交替,完稿時他已91歲高齡。

  在兒女看來,張力雄老將軍是一位心胸寬廣的父親,“他想得很開、心態好,看事情也很透徹。”但在張力雄心中始終有一塊“放不下的石頭”——一名小戰士的犧牲。每每提起這名小戰士,老人家總會潸然淚下,“去年爸爸提到他,還是流淚了。”

  這個小戰士名叫賴國標,福建省長汀縣人。張力雄曾回憶道:“賴國標還不滿14歲,個頭很小,活潑可愛,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但人很機敏,我就把他放在新兵團團部當我的公務員。”

  長征期間,賴國標每日陪伴張力雄,他身體單薄虛弱,張力雄就讓他坐在馬背上,自己拉著缰繩往前走。然而在第三次過草地時,賴國標因誤食野菜中毒,腹部膨脹,最后倒在了張力雄的懷裡。彌留之際,賴國標留下一句遺言:“首長,有機會的話……給我家捎個信……告訴我的父母……我也是紅軍。”張力雄攥緊他的手,大聲呼喊他的名字,但他再也沒有醒來。

  全國解放后,為小戰士的這句遺言,張力雄多次委托當地民政和人武部門查找賴國標的家屬,但在長汀縣所有革命烈士的名單中沒有找到“賴國標”的名字,他才意識到“賴國標”也許是小戰士參軍后改的名字。這件事成了老人心中的一大遺憾。

  身經百戰死裡逃生譜寫傳奇人生

  撫摸著胸前的紀念章,張力雄老將軍陷入了深思。他11歲就在家鄉造紙廠做童工,直到16歲投身革命。苦難的童工生活磨煉了他的堅強意志。參加革命后,張力雄在幾名共產黨員的領導下參加了當地的農民暴動,打跑了地主老財,開倉放糧分給窮人。

  1932年春天,張力雄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進入紅軍學校學習。畢業后歷任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第一〇〇團指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1934年9月底,接到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命令,張力雄率800余名學員,在江西興國老營盤阻擊國民黨軍,苦戰了三天兩夜,頂住了敵人的輪番攻擊,為紅軍主力集結戰略轉移贏得了寶貴時間。這是中央紅軍長征前至關重要的一戰。

  1936年10月19日,時任紅五軍第四十五團政委的張力雄和團長葉崇本接到命令,率部在華家嶺一線組織阻擊敵人。10月22日,葉團長手執大刀沖在部隊最前面,張力雄從特務連戰士手中抓起一挺輕機槍向敵猛射,打得敵軍紛紛潰散。正當張力雄抱著機槍掃射時,隻覺右胸被什麼東西撕了一下,一摸才發現右胸口袋一本厚厚的土造筆記本被飛來的一顆子彈打得粉碎,好在沒傷及要害。華家嶺戰斗雖然傷亡較大,但完成了阻擊任務,確保了三大主力會師,四十五團受到上級表揚。

  1937年1月1日拂曉,被編入西路軍的紅五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攻克高台城。1月21日,高台城受到敵軍瘋狂反扑,張力雄在高台城城牆上指揮戰斗,被一塊彈片擊中左腿,被抬下城牆包扎。這時城西驟然槍聲大作,敵軍嚎叫聲越來越近,張力雄意識到不妙……在這危急關頭,當地老鄉冒死將他救下。

  張力雄被老鄉藏在一處低矮的夾牆內。第四天,老鄉把馬車底板拆下一塊,讓張力雄趴在底板上,蓋上稻草再鋪上馬糞豬糞,偽裝成送糞車混出城外。時值寒冬,與老鄉作別后,他在荒無人煙白雪皚皚的祁連山腳行走。夜裡零下20多攝氏度,他躲在牲口棚裡取暖。靠著毅力與飢寒作斗爭,在荒野輾轉五個晝夜后,他終於在倪家營子找到西路軍總部。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駐守登封縣城的日軍卻拒絕向八路軍投降。河南軍區決定由一支隊司令員皮定均任總指揮,六支隊政委張力雄任政委,以一、六支隊為主力,攻打登封縣城。8月17日,攻城主力將登封城團團包圍。

  戰前,皮定均和張力雄在離城牆不到300米處觀察地形。突然,“砰”的一聲槍響,張力雄仰面倒地。眾人大驚,趕忙上前查看,隻見子彈在張力雄的草帽上鑽了一個洞,人並沒有受傷。皮定均見狀不禁大笑道:“你真是一個打不死的‘程咬金’!”說得大家哈哈大笑。8月23日拂曉,皮定均、張力雄指揮各團發起總攻。經過激戰,擊斃、俘虜敵人2000余人,解放了登封城。

  飲水思源,常說自己是幸存者、幸運者和幸福者

  老將軍在90歲生日的時候曾說過:“我是一個幸存者,一個幸運者,一個幸福者!”所謂“幸存、幸運、幸福”指的是他有幸看到了盛世中國。

  在生活上,張老將軍非常知足,生活簡朴。“我們小時候,每年年夜飯,在夾第一塊肉時,父親都會鄭重地說,你們要記住,今天我們能吃上肉,是無數革命烈士用命換來的!”張老將軍的女兒說,父親一直關心家鄉建設和教育發展,關心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身體力行為孩子們講述革命故事和革命傳統,還多次捐款給家鄉和學校,2016年7月給家鄉福建省上杭縣通賢鄉障雲村捐款10萬元。85歲的他親手繪制了《我走過的紅軍長征路線略圖》,如今這幅手繪長征圖捐給了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

  張力雄共育有8個子女,在子孫教育這方面,他抓得很緊,孩子們也都是靠自己學有所成。“我們兄弟姊妹眾多,各自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到退休,也因努力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但並沒有仰仗父親。”張力雄的女兒說,父親參加革命前隻上過66天私塾,投身革命后有了重新學習的機會,學過一些文化知識。晚年,他喜歡寫字,寫得最多的是“思源”兩個字,意思就是飲水不忘挖井人,他說,“我能有今天,全是黨培養教育的結果。”

(責編:張妍、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