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有着近50年的煤矿开采史,采煤沉陷区面积262.5平方公里,涉及7个镇(街道)30多万人。2018年6月26日,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沛县调研时指出,要把采煤沉陷区移民搬迁安置作为试点,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
围绕贯彻娄书记指示精神,沛县以“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为突破,突出居住区、园区、景区“三区”引领,着力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转变农村生产方式、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确保农村居民“搬得出”“住得好”“过得美”。2018至2020年,全县计划实施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项目8个,总建筑面积131.97万平方米,涉及压煤41个自然村4.4万人。目前,安国镇汪塘新村825户已安置上房,其余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到2020年年底,全县采煤沉陷区村庄全部完成搬迁安置。
采煤沉陷区,曾是脱贫攻坚的突出短板,是农村发展的包袱。沛县换个角度看问题,转变思路谋发展,化包袱为优势,通过“两手抓”,着力破解两大难题,确保农民“搬得出”。一方面抓居住区规划,通过建设五大片区,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另一方面抓资金筹集,创新思路巧运作,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明确差异化发展路径,聚焦五大片区建设,以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为牵引,打造杨屯城镇一体化片区;坚持文旅结合,以“五里三诸侯”汉文化元素为引领,彰显安国湖湿地特色,打造安国文化生态片区;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打造大屯城郊融合发展片区;以项目建设和城市建设为重要抓手,打造汉兴和开发区产城融合片区、沛城滨湖片区。
为了让农民“住得好”,沛县致力在“以岗促搬”“以搬换业”上做文章,确保搬迁农民离开“故土”,住进“新居”,能有稳定的收入,过得安心。围绕集中居住区布局产业园区,形成农民10分钟就业圈。重点围绕沛北采煤沉陷区,打造5平方公里的沛北经济开发区,同时,创新提升沛县经济开发区,构建“2+1+7”产业园区布局,吸纳搬迁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做深商贸物流枢纽区,打通农民就业“最后一公里”,带动全县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直接吸纳2.8万余名农民就业。以绿色食品产业园为引领,放大现代农业优势促就业,全县村企对接基地达30万亩,带动农户10.6万户,户均增收8000余元。
为了让农民“过得美”,沛县将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与挖掘弘扬汉文化有关指示结合起来,建设安国镇刘邦古村、沛城街道汉宁府等集社区、景区、园区于一体的蕴含汉文化元素的农村集中居住区,重点抓好“五色土”“鸠杖”等汉文化产品和非遗生活汉文化系列、汉皇乐器中华筑等文创产品的研发、制作与推广生产,让汉风吹遍沛县大地。(王正喜 胡正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