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无锡凭啥争“C位”担当?

2020年08月31日15:38  来源:无锡日报
 
原标题:长三角一体化,无锡凭啥争“C位”担当?

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连日来,总书记的讲话,点燃了无锡在“一体化”中谋划“更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8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江苏调研时,考察了华虹无锡项目,对这个长三角产业协同标杆项目高度肯定。

一体化中看担当,高质量里显本事。

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无锡正在奋力奔跑,将更多优势转化为不可替代的胜势!

01

横车跃马,走卒飞象。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无锡谋划早,行动快。

2019年5月1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两个月后,在无锡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时任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的李小敏就提出“努力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核心区、技术创新先导区、绿色生态标杆区、综合交通枢纽区”,为无锡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擘画了精准的“线路图”。

去年12月1日——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开发布。无锡市委常委会迅速研究部署无锡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有关事宜,并在省内率先出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无锡行动方案》。

同年底的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

无锡发出号令,“东向接轨融入、北向引领辐射、南向协同联动、西向湖湾一体”,四篇文章拉开格局,“打好长三角一体化主动仗”号角吹响。

今年以来,尽管有来自疫情的冲击,但据不完全统计,无锡几乎保持着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专题会议的高频节奏。

不仅仅是市委全会和专题会议,在很多大大小小的其他会议及调研走访中中,“一体化”三个字一直被反复提及。不断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促进全市域、各领域广泛深入参与一体化,全力打好长三角一体化主动仗。

“努力把无锡建设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城市、总部经济基地城市、枢纽经济中心城市。”4月2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暨“三大经济”推进会,市委书记黄钦划出了加快推进“三大经济”的重点,堪称无锡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好长三角一体化主动仗的“关键一招”。

“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对长三角区域发展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

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战略意图,8月25日,市委常委会指出更大力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更大作为,强调要更快步伐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三大经济”,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从全局出发去谋划、用自身探索为全局作贡献,思路和方向越来越明。

02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行远。

一场“联姻”,令无锡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焦点。

2017年8月2日,华虹集团在上海市域以外布局的第一个大型制造业项目——华虹无锡基地签约,创造了无锡产业项目单体投资规模的历史之最。

当时,华虹集团有意在上海之外布局的消息一出,“追求者”纷至沓来,无锡是其中的佼佼者,可也并非十拿九稳。

华虹最终“花落”无锡,不是机遇巧合而是必然选择。

因为无锡足够“迫切”!

迫切需要重大项目引领,推动无锡在产业强市的道路上不断实现跃迁;

迫切需要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无锡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

迫切需要融入长三角,打开城市发展新扇面,在产业协同中实现城市能级的提升;

更因为无锡秀出足够“实力”!

——无锡是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的城市,已形成了涵盖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专用材料与设备制造在内的全产业链,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具有“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的区位优势,又与上海相近,交通便利,在接轨上海、配套上海方面,两座城市已经有许多重大制造业项目合作的成功范例;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人”。项目还在初步对接的时候,无锡市委、市政府就已经把华虹项目作为产业强市“头号目标”。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黄钦更是参与、跟踪了整个项目招引过程,凭借对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以及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布局清醒认识,一下子赢得了华虹方面以及上海有关领导的信任。

城市的未来,始于远见。

对于行进在产业强市道路上的无锡而言,承接这个来自上海的“巨无霸”项目,提升当地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和水平的作用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它实践了一种加速融入长三角的“新跑法”——

以产业协同带动一体化、以一体化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华虹无锡基地12英寸生产线建成投片,无锡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集成电路高端生产线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从此,只要谈到集成电路,无锡就是绕不过去的一环。“华虹故事”令无锡抢抓新一轮半导体发展机遇的产业升级之梦变得具体可感。

什么叫把“优势”变成“强势”,把“强势”变成“胜势”?这就是。

一直以来,无锡这座城市骨子里都印刻着“领跑”的基因。

新的赛道,要有新的“跑法”。

纵观当下长三角产业格局,可以说,持续多年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已经让无锡在产业、科技等领域有了较为充足的底气,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一批优势产业显山露水。

一面在擅长领域抢占“C位”,形成突进之势;一面积蓄新动能,为共同构建长三角产业创新协同体系夯实基础,是时候施展“无锡作为”。

且看这些项目:亚太资源集团总部、亿利集团总部、迪哲医药中国区总部、Nreal混合现实总部基地、斯润天朗车联网、空港经开区枢纽经济产业园等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枢纽经济项目密集落地,为无锡新经济腾飞插上“冲天之翼”;

闻泰科技智慧超级产业园、航天科工物联网安全基地项目、CDMO项目平台智享生物医药项目、中城智慧科技项目等重大科技项目,又点燃了“科技之光”;

在这里,有药明康德、济民可信等一批标杆性项目,也有中电海康、朗新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奠基建设,更有村田电子二工厂、海力士M8等一批重大影响项目投产;

来看这一个月来,无锡的诸多动作:

“太湖人才峰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两大盛会接连登场,向全球传递”选择无锡,就是选择未来“的积极信号;

全市领导干部集体“闭关修炼”,一场高规格“学习会”瞄准最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动向,掌握最新区域融合发展趋势;

专题调研太湖湾科创带规划建设工作,要举全市之力、聚各方之智打造新发展理念实践示范区;

以重点突破之功、收整体提升之效。无锡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抢占“三大经济”发展制高点,借势而上,在长三角产业发展格局中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03

借势登高,开放共赢。

两个月前,一支由无锡市长杜小刚率领的代表团,在黄浦江畔掀起了一股“区域合作旋风”。

2020无锡(上海)科技合作洽谈会在沪举行,这是我市近年来第一次在上海举办以科技合作为主题的洽谈会,也是近年来无锡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科技合作盛会。

意图简单明了,加快对接长三角一体化,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较之洽谈会现场签约项目数量、计划总投资额,更吸引人眼球的是,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无锡市科技局签署的《关于共建共享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战略合作协议》。一纸协议,促进两地科技创新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支撑区域产业技术进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你科创实力雄厚,我制造业先进,他数字经济发达,大家都想增强创新活力,调整产业布局,那就在相互“搭台子”“递梯子”中实现共赢。

在黄浦江畔诚邀创新“合伙人”,透出这座城市发展新考量:深化沪锡合作,打造科创新地标,为推进区域间协同发展探索蹚路、积累经验。

竞速长三角一体化,无锡牌面不错,但“王炸”在哪?还记得十三届十次全会上“C”位出道的太湖湾科创带吗?就是它。

为什么这么说?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恒久动力,也是新时代无锡新发展的核心命题。

更重要的是,科技创新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加快打造长三角技术创新先导区,眼下,无锡正以一幕幕生动的“科创”场景,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就拿太湖湾科创带来说,这是一项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从生态、人才、研发、金融、体制机制等各方面都作了谋划,未来不仅是无锡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更将对接长三角科技资源,打造出在国内具有独特地位的环太湖科技圈。

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做优做强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等现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全力推动深海极地装备技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加速落地,高标准筹建“太湖实验室”,积极探索重点科技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机制,深化与国内外著名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合力打造太湖湾区科创共同体……借科创之力提升城市能级,无锡的“雄心”可见。

对这座城市而言,跨越边界打造协同开放的共享生态和创新体系,借助创新迸发经济新增长动能,早就写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任务清单上。

“强化苏锡常一体化、服务促进长三角一体化,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底气。”正如黄钦在首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上所言,“苏锡常”历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三地人民同脉而传、经济同根而生、未来同向而进。

今年以来,无锡参与签署了《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完成首届苏锡常峰会《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与南通签订《关于加强锡通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掀开太湖明珠和江海明珠合作的新篇章。

接下来,无锡还将抓住即将举办的锡沪合作恳谈会契机,以对接上海龙头为重点,在产业园区的合作共建、创新平台的打造、人才引进等方面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办好第二届苏锡常三市领导人峰会,推动已确定的一体化项目落地,将苏锡常一体化向纵深推进。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