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志愿服务”让南通这个老旧小区变了样

人民网记者王继亮

2020年09月29日06:27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无物管老旧小区有了门禁。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

小区绿化、彩绘让人耳目一新。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

一条条小区道路干净整洁、一个个小花园充满生机、三五成群的居民边散步边拉家常……日前,人民网记者走进南通市崇川区城东街道北郭东村,看到了这个老旧小区和谐安乐的场景。

北郭东村始建于20年前,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小区没有物业管理,环境一度呈现“脏乱差”。近年来,按照区街两级党委政府“老城旧貌换新颜”的工作目标,该小区居民中以王瑞华为代表的80余名退休干部、党员和热心居民自发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探路居民自治,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老旧小区无物业 居民自己挑担子

72岁的王瑞华是南通市民宗局退休干部,每天早中晚,他总喜欢在小区内溜达几圈,与其他居民锻炼身体不同,他更多的是“巡逻”。道路是不是干净、小花园里有没有杂草……遇见左邻右舍寒暄的不是家长里短,而是请大家对小区管理“挑刺”。

从道路到墙面,从卫生到安全,小区里的变化实实在在。两年前可不是这番景象,王瑞华回忆道,小区长期没有物业管理,臭气熏天的垃圾堆和卫生死角有十几个,楼栋外粪水外溢,车辆乱停乱放,小区设施破损不堪,居民家中时常失窃,“整个环境可谓一塌糊涂、惨不忍睹,大家叫苦不堪,却又无人问津。”

北郭东村的问题让街道和社区也颇感为难。北郭社区党委经过多次会商,决定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机制,组织党群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义务劳动,激发居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社区党委副书记沈海英介绍,志愿者通过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做出表率。

示范很快有了成效,北郭东村有居民主动提出挑担子。“王老是第一个站出来挑担的领头人,在他的带动下,80多名小区居民自发组建了‘类物业’志愿者服务队接管小区。他们不拿一分钱的报酬,所有付出都是义务的。”沈海英说。

王瑞华告诉记者,80名志愿者中,年龄大的七八十岁,年纪轻的二三十岁,长期活跃在一线的有45人。“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硬是把十几个垃圾堆和卫生死角清理干净,种上了花草树木。”他说。

为了保证居民财产安全,北郭东村还请来了两名门卫24小时轮班。“门卫室里的床、桌子、板凳、微波炉、空调等设施都是小区居民捐赠的。”老住户秦志祥说。

经常参与小区志愿服务的居民尹书猛说:“只有人人都出一份力,才能建好我们的家园。我们帮大家也是帮自己,更是用实际行动感染每一个居民。”

新建的文化长廊。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

居民自治+政府支持 老旧小区重焕活力

“类物业”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均是无偿劳动,但小区整治的硬件设施以及门卫工资等需要大笔资金,钱从哪里来?

“志愿者们主动捐资,少的30元,多的500元,第一次就筹集到了2600多元钱。当时买了各类清理工具着手清运垃圾。为了节约资金,所有的活儿都是志愿者自己干的,仅垃圾就清运了几十吨。”王瑞华说,除了志愿者捐款外,商家到小区举办促销活动收取场地费,还有各类广告费等也是小区改造的资金来源,“虽说捉襟见肘,但也能紧巴巴应付,就这样也募集到了约15万元用于小区第一期环境改造。”

今年3月份,北郭东村计划启动第二期环境改造,小区热心居民邱克敏掏出3万多元爱心款,可是钱还差不少。彼时,崇川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在有序开展,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可申请改造。北郭东村虽然不在政府兜底的范围内,但可以立项申请崇川区为民服务资金。

北郭东村顺利拿到了区里下拨的10万元服务资金,开展了绿化提档升级、花墙庭院、文化长廊等6个项目。小区的健身场地、阅览室等也应运而生,每个楼道还都安放了消防设施。

现在,老旧小区环境美了,大家的心也暖了。北郭东村志愿服务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沈海英表示,北郭东村以小区党支部引领探索居民自治,对无物管老旧小区重点、难点问题已经探索出了可行路径。今年6月10日,复旦大学社会治理专家团队对北郭社区实地调研。在该校教授俞祖成看来,“类物业服务”治理模式让人眼前一亮,值得借鉴和学习。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南通市委常委、崇川区委书记刘浩多次强调:“老旧小区改造事关千家万户,一定要把实事做到居民们的心坎上。”“十四五”期间,崇川区将对所有老旧小区实施改造。刘浩表示,该区2020年改造老旧小区12个,明年大面积推开,改造将把现代城市、现代生活需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都植入进去。

据悉,北郭东村已列入崇川区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范围,有了政策支持,下一步,北郭东村还将计划安装电梯、全方位监控系统及停车位等改造,让小区更宜居。

(责编:张鑫、唐璐璐)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