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南京1月2日電 (記者朱殿平)2日下午,南京市召開推進創新名城建設“新年第一會”。這也是該市連續三年發布以創新為主題的“一號文件”。文件聚焦完善科創企業森林成長、產業基礎能力提升、產業鏈協同創新、創新產品應用激勵、創新要素有效支持、創新生態持續優化等六個方面。
高新技術企業淨增1475家,累計達到4593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過1.2萬億元,增長14.8%﹔累計組建新型研發機構近300家,孵化引進企業3000多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近460億元,佔GDP比重提高到3.28%﹔PCT專利申請量增長89%,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等知識產權指標繼續名列全省第一、全國前列﹔新增就業參保大學生39萬人、其中碩博人才增長150%﹔南京城市創新指數和高新區綜合排名持續攀升。“新年第一會”上,張敬華用“七個新高”,總結一年來南京創新發展取得的扎實成績。他說,2019年,越來越多的創新人才在南京匯聚,越來越多的創新能量在南京積蓄,越來越多的創新故事在南京演繹。
南京市副市長蔣躍建介紹,2020年“創新一號文”與2018年和2019年的“一號文件”有機銜接、相得益彰,保証了政策的延續性、穩定性、協同性和遞進性,也凸顯了幾個重要的趨向和選擇。第一,2020年“一號文件”主要聚焦產業的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的水平上升,重點圍繞產業創新和升級整合進行有效布局﹔第二,2020年“一號文件”更加強調治理能力的提升,並針對性提出了六個機制,盡快構建南京區域創新體系﹔第三,此次“一號文件”更加強調戰略導向,必須把2020年這一特殊年份面臨的重大戰略走向把准把牢。
人才是第一資源,南京的創新名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的高質量支撐。記者注意到,在今年的“一號文件”中,南京市也把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作為重中之重,提出從企業家發展環境、人才安居環境和政務服務環境三個方面,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以優化人才購房服務為例,南京將“換一種打法”,加強人才實物住房的精准供給、有效供給,讓更多人才實現在寧“住有所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南京還在“一號文件”中提出,要完善科創企業森林成長機制。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趙成軍告訴記者,科創企業森林包括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就是針對處於產業鏈條中不同階段和環節的“大、中、小﹔高、中、低”等各類主體制定了更加細致精准的針對性政策,支持企業在產業鏈關鍵環節做精做強,向上升級。同時,強調支持龍頭企業並購重組產業資源,發揮好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推動重點產業全鏈協同發展。
科創企業森林的壯大離不開企業背后的服務者——科創載體的高質量發展。今年的南京“一號文件”也突出了對科創載體的支持。例如對新型研發機構、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等雙創載體孵化的企業成長為獨角獸、瞪羚企業的,按每家企業最高50萬元獎勵載體平台,從而持續推動科創載體能力提升,培育更多優質創新型企業,真正成為南京打造科創企業森林的“源頭活水”。
以創新為帆、以實干為槳、以夢想為岸!張敬華說,創新,已深深鐫刻在城市的首頁上,成為這座城市的鮮明標識和共同追求。南京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做好一號文件的宣傳解讀、主動服務、兌現落實等工作,切實把政策紅利轉化為創新紅利、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