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沛縣探索治理模式 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

2020年01月06日22:18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人民網徐州1月6日電 (閆峰)幾年前,在江蘇沛縣的不少村庄,不少村民家附近都有個小垃圾堆,堆著草木灰、果皮蔬菜等垃圾。這些垃圾或傾倒在馬路上,或堆積在河溝邊,影響了農村人居環境。如今,通過一系列有力的治理措施,村庄“顏值”高了,一些垃圾也實現了“變廢為寶”。近年來,沛縣推進農村垃圾分類,探索“戶分類投放、村分揀收集、鎮回收清運、有機垃圾生態處理”治理模式,實現農村垃圾治理減量化、資源化、長效化。

在大屯街道安庄社區,家家戶戶門口都放著“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兩個垃圾桶。村裡的保潔員告訴記者,農戶將“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兩類垃圾投放后,他們利用收集車定時上門分類收集,每天會把“可堆肥垃圾”就近送至分類處置中心,發酵后做成有機肥。“其他垃圾”經中轉站壓縮后送至焚燒發電廠進行無害化處理,力爭做到收運“不落地”“日產日清”。

據了解,2017年6月,沛縣被住建部確定為全國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全縣利用“一村一建”或“多村合建”的模式,按照“服務半徑3公裡、覆蓋3-4個行政村,服務人口8000-10000人”的標准選址,利用閑置地,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建設陽光房,採取好氧發酵工藝處理有機易腐垃圾。此外,還在五段、鹿樓等鎮建設沼氣池,採用厭氧發酵工藝進行處理,讓沼渣、沼液還田,沼氣惠及附近村民,達到了環境治理和經濟效益雙贏。

此外,沛縣還探索出了一條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路子,引入企業進行產業化營運,逐步打造由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到有機肥生產利用的循環產業鏈,形成了科學高效的運轉體系,建立起資源利用的長效機制。

目前,沛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已覆蓋18個鎮(場、街道)、298個行政村。農村生活垃圾平均減量30%以上,年消減約5萬噸,每年節省垃圾收運處置費近300萬元,同時可生產有機肥近1萬噸,創造經濟效益約500萬元。 

(責編:張妍、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