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不該被贊揚”,“北京消防”道出了常識

2020年01月16日14:19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災難不該被贊揚”,“北京消防”道出了常識

  “在災難上唱贊歌”,也是對消防官兵們的傷害。

  災難就是災難,不該變成“燉雞湯食材”,也不該淪為“打雞血素材”。這兩天,針對在網上刷屏的“澳洲山林大火VS大興安嶺火災”網文,“北京消防”政務公號寫了篇《中國確實一直很厲害,但我們更希望這一身本領無用武之地》予以回應,就重申了這個常識。

  眾人諾諾,直士諤諤。說出常識,在“三觀正”頗顯奢侈,很多三觀不正者也自以為“正”的背景下,其實並不容易。而“北京消防”更為難得之處,就是未被頌詞遮望眼,也未居功以自矜,而是秉持消防人視角表達了對“在災難上唱贊歌”的否定性態度。

  如果要評選“2020年初最佳政務號評論”,我一定會投這篇文章一票。不為別的,就為了這些話——

  “看了看最近瘋狂被轉發的文章,雖然中國的消防蜀黍們確實厲害,但是總覺得哪裡不太對。”“在消防蜀黍的眼裡,‘災難’,本就是不該被贊揚的。”“把這種‘災難’、這些‘悲痛’翻出來給大家展示,並不是消防人眼中遲到的表揚與銘記,而是將我們內心深處好不容易快結痂治愈的傷口挖開后撒了一把鹽。”“讓‘危險’少發生,難道不是更有意義的‘保護’嗎?”

  這就是常識:有態度,有溫度,不煽動,不迎合,與“人性”“正義”在一個水平面上。就像英國文學家斯坦霍普說的:常識是我所知道的最高的通情達理。

  置於當前的現實語境中,“北京消防”作為消防政務號,能代表官方發出這樣清醒的聲音,殊為難得。

  災難能拿來贊頌嗎?不幸能拿來消費嗎?很多人都會憑常識給出答案:不能。

  但如果把災難奏成凱歌、消費苦難裹上正能量外衣呢?許多人就完全抵御無能了,非但照單全收,還生出與“兆山慕鬼”“秋雨含淚”近乎“同款”的反應——他們才不管那是不是從災難議題中“收割流量”,才不管自己的腦子會不會變成某些人瞄准的韭菜地,熱淚盈眶還來不及,哪有空辨別“雞湯雞血”是不是地溝油熬出來的?

  被正能量場景感動,是人之本能。但若動輒被過於發達的淚腺堵住了獨立思考的神經,被幾碗雞湯、幾管雞血麻痺了常識性判斷,那就可能將三觀帶到嚴重偏離“理性認知坐標系”的地方:意識不到災難之為災難的緣由,意識不到生命的價值分量,也意識不到災難留下的啟示錄裡首先該寫著“反思”而不是“贊頌”,意識不到“紅腫處艷若桃花,潰爛時美如乳酪”的災難美學是病態的。

  拿大興安嶺火災來說,從起火到滅火的過程,的確讓人領會到了那句——“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那些冒著生命危險救火的消防官兵,值得所有的敬意。英雄當被敬重,但敬重不能變成“禮贊英雄”繼而“贊頌苦難”的扭曲心態——那或許是將他們的“傷口挖開后撒了一把鹽”。

  正如“北京消防”所說,火災來時,他們就是橫亙在“災難”與“群眾”中間以生命為代價的隔離帶。消防員們以自己的命為抵押,換取更多人“活的可能”的同時,也需要人們防禍患起於忽微,珍惜他們“生的機會”。

  我們可以夸贊那些“最美逆行”,但比起期待火災時有英雄站出,更應期待的是少些火災﹔我們可以拿災難為消防員們授勛,但不應用假紀念真消費的方式對他們傷口撒鹽。對他們最好的“致意”,不是釀成災禍后對他們舍命扑火的身影致敬,而是盡力減少火災的發生幾率。

  “北京消防”說,希望這一身本領無用武之地。我也想說,希望人們別用對“症能量”的一番盲目追捧,去辜負了他們的血淚付出。(佘宗明)

(責編:黃竹岩、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