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代表委員熱議創新驅動發展:釋放雙重優勢

2020年01月16日07:25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釋放“雙重優勢”,助力穩健前行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充分發揮我省科教人才和實體經濟雙重優勢,全面提升科技實力、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

實體經濟是江蘇最為厚實的“家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是構建我省轉型升級最大動力源的需要,也是發揮我省科教人才底蘊深厚優勢的需要。代表委員們表示,釋放“雙重優勢”,江蘇穩健前行有實力、有信心、有底氣。

注入新動能,

激活企業創新基因

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經濟競爭已從成本競爭、規模競爭轉向創新驅動的科技競爭。創新,將為我省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持續不竭的新動能。

“在創新‘高原’上豎起更多的‘高峰’。”省人大代表、法爾勝泓昇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禮華對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句話印象深刻。“作為企業,要義不容辭擔起創新的責任,挑起關鍵技術攻關的大梁,研發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競爭力的‘硬核’產品。”劉禮華說,當前企業組織了10多人的研發團隊,投入上千萬元,正緊鑼密鼓地攻關“碳纖維斜拉索”制造技術。“江蘇的碳纖維產業處於領先地位,產量佔全國60%以上,如果能突破應用領域的‘堵點’,將成為江蘇經濟的一大亮點。”

“我是來自高科技企業的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大力支持企業提高研發投入佔比’深感認同,備受鼓舞。”省人大代表,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李九虎認為,隻有堅持以企業為創新主體,才能真正實現以科研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化促進科技發展的良性循環。

“去年,我圍繞科技體制改革和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這兩個專題參加了一些調研。”省政協委員、南京三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沙敏說,經濟轉型不僅跟傳統產業有關,科技企業同樣要轉型發展,要不斷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的動能,參與核心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以前我們覺得基礎研究可以等一等,可以先模仿一下或者繼承一下,但是現在不行,必須要持續不斷地去做核心技術研發。”

搭建平台,

加快產學研深度融合

守著科教資源這座“金山”,江蘇的企業應該“近水樓台先得月”。代表委員們表示,要進一步創造條件、搭建平台,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對接、全面融合。

“航空裝備制造產業已成為我省培育產業新動能的重要方向之一,航空產業的發展需要航空人才的強力支撐。”省政協委員、江蘇無國界控股集團董事長黃飛建經過調研發現,江蘇有5所本科院校、30余所高職院校開辦了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技術、空中乘務、無人機應用技術等航空類專業,已形成基本的航空教育培訓體系,各類人才培養培訓能力穩步提升。

“目前,南京、鎮江、無錫、常州、蘇州等地的航空產業集聚區發展態勢良好。” 黃飛建建議,要加大對航空教育的投入力度,教育主管部門應充分挖掘江蘇的航空基因,在中小學推進航空職業啟蒙教育,採用政府倡導、企業主導的“雙導”模式,發揚光大江蘇的“航空基因”。此外,要加強對航空教育平台建設的支持,激發航空教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省政協委員、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王修信表示,江蘇的科教資源豐富,要借助這一優勢發展新技術產業。“建議建立高技術應用平台,及早布局、及早規劃,這將在未來的產業發展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可以在省內幾個科研基礎較好的地區試點,而后向全省推廣。”

省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會計與財務研究院副院長李心合表示,大學是科技創新主力軍,高校的科技創新,需要擺脫過去常見的那種局限於技術的框架內,就創新談創新。實際上,激發大學的創新力,除了加快傳統意義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更重要的還應該注重技術和資本結合。高校技術不和資本嫁接,就很難快速被市場、社會所認可。“江蘇應當建立需求導向、市場導向的科技創新機制,在技術創新最開始的謀劃、設計上,就要與資本對接,讓研發的技術都具備商業轉化的能力,而不是僅就技術創新談創新。政府部門要為高校間、各區域做好‘搭台’工作,可以提供‘種子’基金,基金運作收益不斷開花結果。”

完善機制,

構建一流創新生態

如何進一步釋放科技創新活力,促進各要素高效流動,考驗著各級黨委政府的決策與擔當。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著力構建一流的創新生態。

“我們要努力把創新融入產業的血脈,為南京創新名城建設增添新風景,為江蘇高質量發展做支撐。”省人大代表、南京市浦口區委書記祁豫瑋表示,創新和人才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要把創新聚焦到推動產業上,把產業落腳在創新項目上。”祁豫瑋介紹,用好人才資源,浦口將目光放到大平台建設及院士創新基地等重點項目上。“我們將充分對接一流名校和部屬實驗室,引進更多高端人才和智力成果,打造標志性人才及團隊,為產業發展提供源頭支撐。浦口將圍繞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集聚高端人才,加快形成區域創新中心,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在江蘇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省政協委員、民盟鎮江市委主委楊曉勤認為,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的磅礡力量,需要政府建立企業創新的動態培育機制。可以建立創新企業庫,分類培育創新領軍型企業、科技型上市企業、國家和省級高新企業以及中小企業等。此外,可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設立獨立研發機構,要想方設法引導企業提高研發機構數量,特別是提高大中型企業和規上高企研發機構建有率。

構建創新生態,還要積極營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生態”。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掌門人”,省政協委員、江蘇網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成華一直在迫切尋找吸引高端人才、留住高端人才的辦法。“我們與中科院、昆山杜克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多所著名高校建立聯合研究機構,通過產學研結合,用人才優勢進一步加強技術優勢。”企業目前已培養出100余名經驗豐富的核心技術研發人才,但潘成華仍然覺得高端人才緊缺,引進難度大。“建議我省在人才引進方面加大力度,比如對高端人才的個人所得稅進行適當減免,推出購房補助等優惠政策,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王 拓 王夢然 蔡姝雯 王建旸)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