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代表委員熱議脫貧攻堅:讓脫貧奔小康成色更足

2020年01月17日07:15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讓脫貧奔小康成色更足質量更高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強化精准幫扶,建立長效機制,補短板強弱項……如何推動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攻堅克難交出亮麗答卷

2019年,我省扶貧工作成效顯著,55.15萬建檔立卡農村低收入人口實現年收入6000元目標,97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達標,12個省級重點幫扶縣(區)摘帽退出。“十三五”以來,我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4年共有254萬低收入人口基本實現脫貧,累計脫貧率達99.99%﹔821個省定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超過18萬元……

每一個數字被改寫,都是一群人與貧困生活揮手作別﹔每一個指標的改變,都是我省扶貧工作的跨越式進步。

我省在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的同時,賦予脫貧攻堅更豐富的內涵:全面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保險四道醫療保障,實現低收入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5至15個百分點﹔結合蘇北住房條件改善,10284戶低收入農戶危房改造全部竣工﹔鞏固提升飲水安全成果,豐縣、邳州、沛縣飲水型氟超標問題全部解決。

16日下午,在省政協聯組會議上,有關部門提交脫貧攻堅工作成績單:去年下達產業扶貧5.7億元,幫助6.97萬低收入勞動力就業創業﹔在蘇北五市建立產業扶貧“5+2”工作機制,下達農業產業富民專項資金3.06億元﹔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38萬名﹔12支省委駐縣幫扶工作隊落實幫扶資金5.2億元,實施項目550個,省委、省政府2015年確定的脫貧致富奔小康目標基本實現。

多措並舉助力精准扶貧

決勝之年怎麼干?越是接近目標越要一鼓作氣,越是勝利在望越要沉下心來。江蘇扶貧攻堅工作既有頂層設計,也有基層創新。

今年我省將對扶貧進行“過篩子”排查,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加強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銜接,強化兜底保障,防止返貧和新發貧困。指導經濟薄弱地區發展特色主導產業,發揮蘇北五大就業示范區輻射帶動作用,加強返鄉創業園、扶貧車間、鎮村創業點等載體建設,深入實施電商扶貧,加大扶貧小額貸款發放力度,促進增收致富。

全省各地推出形式多樣的精准扶貧措施:

產業扶貧,鹽城在響水培育全省規模最大的西蘭花產業基地,6000戶低收入農戶在產業鏈上脫貧﹔在濱海做強海大食品、蕈旺食用菌、溫氏養豬等農業龍頭企業,每年實現2000戶低收入農戶致富。

政策扶貧,淮安在盱眙、洪澤、金湖等地試點“防貧保”,為因病、因學、因災等臨貧易貧人群“上保險”,筑起返貧“攔水壩”,目前已為18萬臨貧易貧人群提供28億元貧困風險保障。

電商扶貧,睢寧縣沙集鎮乘上互聯網東風,“農戶+網絡+公司”的沙集模式把農民變成電商,走出一條信息化帶動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之路。

省人大代表、泗陽縣縣長馬偉表示,“通過給貧困戶送創業項目、送工作崗位、送政策、送溫暖,去年全縣所有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全部脫貧,58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出列’,重點扶貧縣順利‘摘帽’。我們抓資源、抓資產、抓資本、抓資助,增加村集體收入,獲評‘全省農業農村創新獎’。下一步,將按照投資力度不減、扶貧政策不變、挂鉤責任不卸‘三個不’原則,確保脫貧成色更足。”

1月8日,省總工會發布消息,全省各級工會建檔立卡的22748戶困難職工家庭全部實現解困脫困,脫貧攻堅戰開年再下一城。

探索建立長效機制

數據顯示,我省依靠兜底保障達到脫貧標准的有89萬人,這89萬人因病、因殘、因災致貧因素尚未得到根除,存在一定返貧風險﹔一些脫貧的經濟薄弱村,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提供配股分紅、配資分紅、代建門面房或標准廠房出租等傳統途徑增收,增收門路和辦法還不夠多。

對此,我省進一步鞏固提升“兩不愁三保障”和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成果,落實特殊貧困人口保障政策,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制度,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加大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工作力度,務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因病致貧、返貧是脫貧攻堅戰的一塊“硬骨頭”。省人大代表、昆山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醫師顧明表示,我省對貧困人口接受醫療救助的保障比較完善,但以“防”促“扶”仍大有可為,像心腦血管疾病和一些惡性腫瘤,可以通過體檢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進行預防,因此通過“治未病”的預防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斷因病致貧。

省政協委員、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曉蓓呼吁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加大教育公平力度。建議在編制設置上向鄉村學校傾斜,借鑒公務員招錄機制建立公開招聘制度,以減少人才流失﹔建立補貼鄉村教師繼續深造的財政機制並適當增加中高級職稱指標,規劃教育人才公寓,鼓勵他們扎根鄉村。(王宏偉 方思偉)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