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蘇攻堅克難 交出厚重提氣“成績單”

2020年01月17日07:2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攻堅克難,交出一份厚重提氣“成績單”

回望極不平凡的2019年,8000萬江蘇人理應感到欣慰與自豪。這一年,我們在把握機遇中篤定前行,在攻堅克難中開拓奮進,交出一份厚重提氣的“成績單”。

1月15日上午,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省長吳政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備受關注。這份1.6萬多字的報告,用近四分之一的篇幅回顧2019年取得的成績,向全省人民傳遞鼓舞人心的好消息——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進展,“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邁出新步伐。

經濟發展取得新成績

【數字放送】

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802億元、同比增長2%,稅收佔比達83.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1%,其中制造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分別增長4.6%、8.6%、2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2%,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

加快實現由大到強、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對於江蘇經濟去年的表現,代表委員們點贊有加,他們紛紛亮出所在地區成績單:

作為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南京保持“穩”和“進”的態勢,主要指標穩中有進、逆勢上揚。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突破1.4萬億元、增長8%,增幅連續11個季度保持8%及以上,位居東部地區GDP過萬億城市和全省首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80億元、增長7.5%,增速列全省首位。

作為中國最強地級市,蘇州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3萬億元、增長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21.8億元、增長4.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90億元,增長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20億元、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4萬億元,工業增加值率提高0.5個百分點。

鹽城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新能源、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開票銷售分別增長39%、20%,成為蘇北首個高企數量超千家的設區市。

作為中國最強縣級市,昆山去年成為全國首個經濟總量突破4000億元、財政收入突破400億元的縣級市,稅收佔比達90.6%,連續15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市首位。

積極應對多重壓力和挑戰,去年蘇州經濟穩中有進,穩住了外貿,穩住了發展,穩住了大局。省人大代表,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表示,蘇州始終用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成效來檢驗目標再攀高,更新坐標系,爭第一、創唯一,堅決不要帶血的GDP、黑色的GDP、加水的GDP。以優質增量帶動存量、優化存量、改造存量,用新的制造業增量、用服務貿易的大發展、用創新驅動和價值鏈提升去破解難題,蘇州經濟守住了底盤,為江蘇乃至全國穩增長大局作出重大貢獻。

省人大代表、泰州市市長朱立凡則為泰州產業結構優化提升感到欣慰。以制造業為基點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抓好產業發展、創新驅動和園區建設,聚力突破經濟轉型關口,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實體根基。“泰州醫藥健康產業創新中心”列入國家戰略規劃,服務業增加值佔比提高0.6個百分點,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以上。去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28家,新增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家、企業技術中心27家,太平洋精鍛入圍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6家企業成為省百強創新型企業。泰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達44.8%。

去年,我省高新技術企業達2.4萬家,淨增600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32.8%、44.4%。省人大代表、省社科院泰州分院經濟所所長朱菊萍認為,這些指標數據充分反映我省產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逐步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的質效不斷提升。

“2020年無論經濟下行壓力多大,都不能回到以GDP增長率論英雄的老路上去,更不能回到粗放式發展的模式上去”,政府工作報告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因此,今年10項重點工作中,將減稅降費、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以及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重中之重,這必將推動我省實體經濟健康平穩發展,為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奠定堅實基礎。

發展動能加快轉換

【數字放送】

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2700億元,佔GDP比重達2.72%,其中企業研發投入佔比超過80%。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0.2件,同比增加3.7件。科技進步貢獻率64%。數字經濟規模達4萬億元,商務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9.4%、18.8%和23.4%。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江蘇發展動能加快轉換,代表委員們對此深有感受。

“常州啟動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十大產業鏈集聚發展,重點加快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建設,推動產業集群化、高端化、數字化、資本化、綠色化發展。”省人大代表、常州市委書記齊家濱表示,常州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敢於向最高峰攀登、敢於向排頭兵挑戰,努力在各項工作中爭創更多的“第一”“唯一”,增創支撐常州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建設創新名城,南京經濟發展“量”“質”齊升。去年,南京高新技術企業淨增1475家,累計達4593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1.2萬億元,增長14.8%﹔累計組建新型研發機構近300家,孵化引進企業3000多家。創新賦能,讓南京經濟實現了“加速跑”。

“這是一份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報告,過去一年的成績總結實事求是、鼓舞人心。”省人大代表、南京市秦淮區委書記林濤說,我省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入圍全國制造業集群培育對象,國家級孵化器數量及在孵企業數均保持全國第一,這是產業升級和動能轉換的生動注解。作為全省面積最小的區,秦淮稅收億元以上樓宇達17幢,今年力爭達20幢。

提起這份沉甸甸的政府工作報告,最讓省人大代表、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長楊桂山振奮的還是“創新”一詞。“江蘇科技創新的力度逐年加大。”楊桂山說,期待江蘇在集聚大科學裝置上下大功夫,形成集群效應﹔在南京、蘇州等地打造創新高地,積極建設城市地標產業、創新中心,集中打造國家產業創新科研中心,讓江蘇這片創新“高原”豎起更多“高峰”。

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

【數字放送】

全省PM_2.5平均濃度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空氣質量優良率71.4%,均超額完成國家考核目標﹔104個國考斷面優Ⅲ比例達77.9%、同比提高8.7個百分點,國考省考斷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斷面全部消除劣Ⅴ類。55.15萬建檔立卡農村低收入人口實現年收入6000元目標,97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達標,12個省級重點幫扶縣(區)摘帽退出。

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尤其生態環境持續好轉,代表委員們對此有很強的切身感受。

“江蘇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區。”省政協委員、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張炳認為,江蘇充分運用法治化、市場化手段,統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高水平保護,大氣和水環境質量都得到較大改善。省政協委員、太倉市浮橋鎮丁涇村黨委書記陳超介紹說,丁涇村花大力氣整治“散亂污”企業、拆除違建、疏浚河塘,2019年環境保潔直接投入從上年的92萬元增至150萬元,間接投入達200萬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省人大代表、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對此深有感觸。他介紹說,華西正在建設“農村都市”,既有都市品質,又不失農村特色。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有新突破

【數字放送】

新建高標准農田350萬畝,農業機械化水平達86%﹔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9.1%,高於全國9.9個百分點。70%村(居)基本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鋪設農村供水管網2500公裡,新改建農村公路5887公裡、橋梁2208座,10萬戶蘇北農房改善年度任務全面完成。徐宿淮鹽鐵路、連淮鐵路建成通車,蘇北五市全部進入“高鐵時代”。

推進鄉村振興,高質量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進展。

“省委加快推進蘇北農民住房條件改善、支持採煤沉陷區搬遷,給沛縣百萬父老鄉親送來發展福祉和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省人大代表、沛縣大屯街道安庄社區黨支部書記寧道龍介紹說,安庄社區去年投入2640萬元,實施12個重點工程,建設鄉村大舞台,舉辦“安庄漁村民俗廟會”,讓群眾的精神生活“富起來”。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振興。省人大代表、建湖縣蘆溝鎮雙慶村黨總支書記陳漢山帶領村民創業,全面提升醬醋釀造產業附加值,把農產品加工文章做足,將企業發展成全省龍頭企業。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離不開推動農民住房條件改善。雙慶村近400戶農民住房集中安置,騰出近200畝耕地,用來發展規模種植養殖,增強村集體經濟實力,增強村民的獲得感。

如東縣高前村因地制宜發展高效農業,建設民營工業園區,1000余名村民不出村就業,從一個負債百萬元的窮村,變成村集體資產逾千萬元的富裕村,全村人均收入超3萬元。省人大代表,如東縣雙甸鎮高前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薛建明說,村裡鼓勵村民參與村級自治,村公共服務中心建設、修建水泥路、農橋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全部由支部會、黨群議事會表決通過,村監委會公開招標,群眾全程監督,得到群眾的認可。

“回應百姓期盼、社會關切的重大問題,江蘇辦成一系列大事喜事,推進一系列實事好事。”省人大代表、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南京站站長朱心煜說,徐宿淮鹽鐵路、連淮鐵路這兩條高鐵貫通蘇北沿海和腹地,與在建的連鎮高鐵淮安至鎮江段、鹽城至南通鐵路,交織成蘇北高速鐵路網,將為蘇中、蘇北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等一系列部署,我們將全面開啟交通強省建設新征程。”列席此次會議的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透露,2020年,江蘇交通投資力度再加大,計劃完成交通建設投資1576億元,較去年增長15%,再創歷史新高。基礎設施網絡再完善,預計建成綜合交通網絡4100公裡以上。全面打造海陸空立體化國際運輸大通道、綠色暢通高效的長江綜合立體交通大走廊、互聯互通的省內全域一體化綜合交通大網絡、輻射積聚功能強大的交通大樞紐,形成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網絡效應和整合效應。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數字放送】

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200億元,惠及全省350萬家企業、2700萬人以上。公共財政一般性支出壓減10%以上,民生支出增長8.5%。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增長5.5%,為352.5萬低收入人口和醫療救助對象參加基本醫保提供10億元資金補助,大病保險受益人數和保障資金增幅分別達57.7%、59.3%。

把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這一點,代表、委員們深有感觸,在討論時引發共鳴。

省政協委員,蘇州人民商場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包曉健,就享受到減稅降費帶來的紅利——在去年零售行業競爭激烈、零售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蘇州人民商場利潤上升30%。“因為稅收優惠政策,我們減少600萬元支出,社保降費降掉150萬元,再加上小微企業商業用電單價下降,去年利潤才有了大幅增長。這是減稅降費政策給中小企業帶來的實惠。”

省人大代表、如皋市市長何益軍說,如皋堅持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打造“有速度、有溫度”的政務服務體系,去年推出“一件事”改革,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效能。以“我要開餐飲店”為例,通過對多個部門審批環節歸並、壓縮以及部門信息共享復用,形成全新辦理流程,一共核減重復材料15份,審批從30個工作日壓縮至13個工作日。

“這幾年,江蘇各地圍繞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採取許多扎實有效的措施,促進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省人大代表、江蘇教育報刊總社副總編輯趙建春說,今年省政府確定的十項民生實事,有兩項涉及教育民生,包括加大教育惠民力度,擴大托幼服務供給,新建改擴建一批中小學校和幼兒園。這些措施將對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教育惠民措施將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

省人大代表、省民政廳廳長呂德明說:“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就是覆蓋的人口、地區、領域都要做到100%,要確保城鄉居民一個不少、一戶不落邁入全面小康﹔‘高水平’最根本的還是要以群眾評價為標尺,也就是說群眾的獲得感要強、滿意度要高。”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十項民生實事,直指民生“痛點”“堵點”,回應百姓期待。民政部門將補齊基本民生保障、養老服務、兒童福利工作短板,主動回應“發展起來以后”群眾的新期待,努力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需求。

“蘇州要始終用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去落實目標再攀高。”藍紹敏坦言,蘇州民生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但各板塊、各領域存在不平衡現象,還有不少短板需要補齊。要穩步推進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在醫療、教育、衛生、公共文化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省委、省政府去年將昆山列為現代化建設試點地區,要求我們大膽試、勇敢闖,充分凸顯發展的探索性、創新性、引領性。”省人大代表、昆山市委書記吳新明表示,昆山將堅持穩中求進,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上奮勇爭先﹔搶抓戰略機遇,在深化高水平開放上擔當作為﹔秉持為民情懷,在創造高品質生活上真抓實干。(徐冠英 郁 芬 王 拓 林元沁 顧巍鐘 仇惠棟 付 奇 吳 瓊 方思偉 孫 巡)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