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經濟”成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未來經濟”

2020年01月19日07:19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三新經濟”,為再出發注入新動能

尖端如5G、區塊鏈、人工智能,常見如手機打車、點餐,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三新經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裡格外搶眼:論規模,去年我省數字經濟規模達4萬億元﹔論增速,商務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9.4%、18.8%和23.4%。傳統產業領域在被改造,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興起,“三新經濟”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未來經濟”,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再出發注入新動能。

嫁接“三新”,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

在構建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過程中,通過“研磨”技術、“嫁接”智能、補鏈強鏈,“三新經濟”正在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

“我們深耕的智慧零售正是‘三新’經濟。”省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黨委書記王哲表示,以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驅動,他們打造出蘇寧易購廣場、蘇寧小店、蘇寧易購雲店、蘇鮮生、蘇寧易購汽車超市等組成的業態產業族群,把傳統零售轉型為線上線下融合的智慧零售新商業模式。

“我們做的是物流行業,但我們也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省人大代表、福佑在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單丹丹表示,公司深耕整車運輸細分領域,將互聯網基因和人工智能技術嫁接到貨運市場,構建了整車運輸科技運力平台——福佑卡車。通過大數據分析、智能調度、傳感器檢測,不僅可以讓運貨效率更高,還有效避免了帶病出車、疲勞駕駛等安全問題。

人們身邊多元化、個性化、定制化的旅游服務,也是技術創新的結果。省人大代表、南京途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於敦德表示,途牛自主研發了“動態打包系統”,上千台服務器集群每天對千億量級旅游基礎信息進行計算,為用戶提供“打包訂更便宜”的優質預訂體驗和實惠價格,數據讓生活更美好成為現實。

“三新經濟”賦能現代城市,智慧城市已初現端倪。省政協委員、江蘇網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成華表示,該公司提供的信息服務使各個政府部門不再是“信息孤島”,與東南大學聯合研發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陸續在全國各地推廣應用﹔“安全、高效、智能”的新型公安業務體系正在使城市鄉村更加安全。他說:“科技讓城市更智慧,智慧城市是一個涉及通信技術、射頻技術、物聯網技術、信息技術、控制技術和管理技術等多個專業領域的國家重點產業。”

創新驅動發展,科技與經濟結合,成果向產業轉化,“三新經濟”正在再造傳統產業的產業鏈條,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

擁抱“三新”,戰略性新興行業塑造未來

回眸2019,“三新經濟”正在以超乎想象的力量和速度塑造未來。

去年5月,在南京市舉辦的第三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上,“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項目在首批12個城市開通。這是全球首個基於全新架構構建的試驗環境,可滿足國家下一代網絡重大試驗驗証需求,支撐國家網絡強國戰略﹔去年9月,首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在無錫揭牌,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使“智慧車”駛上“聰明路”正在變成現實。

5G促進萬物互聯,開啟數字經濟新時代。省政協委員、省通信管理局局長袁瑞青說,目前全省共建成5G基站達1.6萬個,2020年全省計劃新建8.4萬個5G基站,實現縣以上城市和重點需求園區的覆蓋。堅持建設“網絡強省”的目標,我省將實現5G網絡覆蓋面和建設水平領先全國,並持續推動5G在制造、醫療、交通、電力、金融、教育等領域的應用,努力將我省打造成全國5G網絡建設先行區。

新產業蘊含著爆發式增長的巨大能量。由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領銜的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位於南京市棲霞區,一年半來已持股孵化項目20個,通過人工智能與醫療、金融、教育、城市等領域深度融合,爆發出強勁發展勢頭。省人大代表、棲霞區委書記黎輝介紹,該區致力打造中國(南京)智谷這一“新地標”,去年新引進重點項目47個,建設了全省首家人工智能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力爭今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7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660億元。

我省區域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前列,國家級孵化器數量及在孵企業數均保持全國第一,它們以前瞻性、爆發式的增長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扶持“三新”,集聚創新要素激發創新活力

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發展“5G+工業互聯網”,促進“江蘇制造”向“江蘇智造”轉變﹔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省“兩會”擘畫的產業發展藍圖,為“三新經濟”指明了廣闊發展空間。

爆發式增長的“三新經濟”還有哪些短板需補齊?民革江蘇省委在“兩會”書面發言中指出,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將成為新型基礎設施,而江蘇的家底不夠厚,關鍵技術領域“卡脖子”瓶頸凸顯,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及裝備仍依賴進口,建議借助全球產業體系重構契機,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孵化專注細分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三新經濟”的核心是創新。省政協委員、南通市工信局副局長陸建新建議培育發展“集聚區”,他說:“瞄准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立足各地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進行前瞻性的布局,強化土地、資金、環境資源等政策的集成,搭建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供給平台和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創新成果加快落地轉化……構建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需要我們盡最大可能匯聚創新要素激發創新活力。”

省政協委員、常州市科教城管委會副主任蔣鵬舉建議,發展“三新經濟”要堅持獨立自主與開放合作相互促進。“常州科教城產業鏈涉及人工智能、芯片、機器人等諸多尖端科技領域,還有中國和以色列兩國首個創新示范園區——中以常州創新園。”他認為,我們一方面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把發展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另一方面也要積極與世界各國的頂級科研院所、頂尖人才團隊合作,融入世界產業鏈條,並不斷向價值鏈更高端邁進。(王宏偉 徐冠英 付 奇 仇惠棟 吳 瓊)

(責編:蕭瀟、張妍)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