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安脫貧攻堅讓“老鼠孔”難找到

2020年01月21日07:32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再想找“老鼠孔”,難咯!

庚子年鼠生肖郵票“子鼠開天”“鼠兆豐年”在海安受到熱捧。“曲塘鎮郭樓村有個地方原來叫‘老鼠孔’,海安郵政分公司特地向中國郵政申請了原地郵戳,刻上‘老鼠孔’,供集郵愛好者加蓋。”海安市集郵協會副秘書長周忠東告訴記者。

為什麼叫“老鼠孔”?15日,記者來到郭樓村。村黨總支書記嚴忠華說:“‘老鼠孔’是我們村23、24、25等幾個村民小組那片地方過去的民間稱呼。走,我帶你去找!”

寬闊的水泥路伸向遠方,兩旁的樓房次第映入眼帘。到了25組,村民呂寶樹家的院子裡,大大小小的板凳上,坐著幾十位村民。“呂寶樹今年70多歲,他利用自家空余房屋,辦起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定期開展宣講活動。今天他們又搞活動了。”嚴忠華介紹。

“你想曉得我們這兒為啥叫‘老鼠孔’?我念個順口溜你聽聽,老鼠孔,老鼠孔,十戶就有十戶窮,住的房子不擋風,揭開鍋蓋空洞洞。”呂寶樹說,“解放以前,這地方窮啊,窮人家沒房子住,地上挖個淺洞,壘上三尺來高的土牆,上面茅草一苫,就算房子了。進這樣的房子,都要弓著腰,你說像不像‘老鼠孔’?”

站在一旁的24組村民王鳳林插話:“‘老鼠孔’現在不窮了,今天我這個老太想說說心裡話——老鼠孔,老鼠孔,家家戶戶不再窮。住的樓房亮堂堂,開的小車排成行。魚肉大菜天天有,衣裳鞋襪年年新。日子紅火精神爽,感謝政府感謝黨。”王鳳林家是郭樓村6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之一,到去年年底,這67戶貧困戶全都脫了貧。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郭樓村使出“三板斧”:招引項目落戶,讓有一定文化的貧困村民學技術、進工廠﹔村干部和能人帶頭創業,吸收一部分貧困村民就業﹔村裡出資流轉土地,成立合作農場,讓沒有文化的貧困村民到農場掙工資。嚴忠華自豪地介紹:“村裡現有26家企業,近千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拿工資,年收入普遍在3萬元以上。”

“我是個殘疾人,耳聾,又沒什麼文化,一直窮得翻不了身。”59歲的村民薛萬明深有感觸,“現在,我在村裡的紙管廠做擋車工,一天工資150塊,家裡剛剛翻建了房子。”

在村黨總支的引領下,村裡一批能人加入助力脫貧行列。4組村民高春來做起了草繩經紀人,給20多戶貧困家庭提供搓繩機,一年幫助貧困家庭銷售草繩6000噸。“僅憑搓草繩,我一年就能賺到幾千塊。”幾年前,原本日子不錯的王鳳林家陷入困境,丈夫意外身亡,女兒生了雙胞胎不久,又得了產后抑郁症。她說:“好在政府年年救濟我家,女兒看病的錢,大部分都能報銷,孩子上學的費用都免了。”

不少貧困村民反映,種不動田,也雇不起大型機械。在“老鼠孔”區域,郭樓村出資建立合作農場,由村干部曹穩龍擔任場長,流轉土地318畝,進行規模化種植,每畝地每年支付給農戶700元租金,旱澇保收。“除了土地租金外,我們還安排困難家庭30多位六七十歲老人在農場薅草、治虫,每人每天能拿到60塊錢工資。”曹穩龍說。

“打贏脫貧攻堅戰,村子的精氣神明顯不一樣了。”嚴忠華感慨。2016年,因為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治建設三項考核全鎮倒數第一,郭樓村被認定為“組織渙散薄弱村”。知恥后勇,憋著一股勁,郭樓村2018年一年就引進12個項目落戶,其中億元以上項目8個,村營收入節節攀升,已突破110萬元。現在,村裡70%的人家住上了樓房,40%的人家買了汽車,所有村民小組全部通上了6米寬的水泥路,河坡也都被建成綠化風景帶。村民生病受災,還能得到村慈善基金的救助。去年,郭樓村黨總支被海安市委評為“五星級黨組織”。

“‘老鼠孔’早就看不到了。像我這樣的貧困老人,政府都出錢幫我翻建了新瓦房。”去年脫貧的汪錫林說,“再過幾年,我們這兒‘老鼠孔’的名稱恐怕都沒人曉得了,那時候,再想來找‘老鼠孔’,難咯!”(陳 明 徐 超)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