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宜興丁蜀鎮護山護水 發展提質

本報記者 潘少軍

2020年01月26日07: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我的家鄉變美了(綠色家園)

《 人民日報 》2020年01月26日 05 版 版面截圖

  原題: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

  護山護水 發展提質

  剛從日本留學返鄉的江蘇宜興紫砂壺工藝師談文俊踏上家鄉土地,難掩興奮之情。

  “黃龍山這邊原來被搞得亂七八糟,青龍山被挖得光禿禿的,你看這幾年,政府在分別實施限制性和禁止開採措施后,環境明顯變好了。”順著談文俊手指的方向望去,冬日的黃龍山、青龍山依舊一片綠意。

  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被稱為“中國陶都”,以紫砂壺為代表的陶器、瓷器等聞名全球。鎮上黃龍、青龍二山比鄰而居,分別出產紫砂泥和水泥原材料。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談文俊介紹,用黃龍山紫砂泥制作紫砂壺,許多人富起來了。

  然而,經過上千年開採,黃龍山的原料變得稀缺起來。青龍山同樣面臨窘境——原先出產的“青龍牌”水泥暢銷全國,但是經過多年開採,也出現了資源枯竭跡象。更令人憂心的是,掠奪性開發讓這裡變成“窮山惡水”。

  “過去粉塵太大,家裡擦過的桌子半天就會蒙上一層灰,人也是灰頭土臉的。另外,就是噪音污染大,採礦機械的轟鳴聲、炸藥雷管的爆炸聲,真是讓人不得安寧啊……”前些年回鄉,談文俊總是憂心忡忡地離開。最近幾年,每次回來,他都能感到家鄉以及家鄉人的變化。

  近年來,當地政府採取限制性開採措施,加強監督和管理,濫挖、盜採的現象基本被杜絕。不僅如此,環境修復工程一個個上馬,人們記憶中的綠水青山慢慢重現。

  礦場關停了,連在一起的幾個礦坑被修復成一座生態公園。園中山水相映成趣,游人在綠道閑庭信步,過去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爛尾礦,變成了市民們休閑的好去處。

  該關的關了,該停的停了,陶都發展的路子該怎麼走,一直是當地探討的話題。

  談文俊說,對家鄉獨有的資源,以往大家總想快挖快用,趕緊吃成個“胖子”。經過這些年的波折,大家明白了,對資源環境,隻有“吃相”變好,綠色發展,才能更好地與它們和諧相處。“現在,我明顯感覺到,家鄉人的環境意識上來了。”

  “如今鎮政府終於選定了高質量發展紫砂產業這條路子,非常明智!”談文俊認為,限制發展稅收可觀、資源用量大、污染較重的粗陶產業,把發展重心逐步轉移到紫砂產業上來,這是宜興的明智選擇,今后一定能形成一條新的、更有活力的生態產業鏈。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