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提出四大新概念設計 描繪紫東地區新未來

2020年07月02日08:37  來源:南京日報
 
原標題:四大新概念描繪紫東新未來 歡迎市民提建議

  新生境 新動能 新生活 新風貌

  四大新概念描繪紫東新未來

  南京市規劃資源局供圖

  身兼“長三角一體化先導區”和“寧鎮揚同城化核心區”雙重身份,紫東的未來將會是什麼樣?昨天,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南京紫東地區概念性設計》,進一步明晰紫東發展的目標願景、空間布局和策略舉措,並向社會征詢意見。

  紫東地區總面積約758平方公裡,目前總人口約83萬。發布會上,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葉斌表示,紫東不是一個新區、不是一個規劃單元,是在國務院批復的歷版南京城市總體規劃基礎上,對該地區規劃的深化。在長三角層面,紫東是南京融入長三角的門戶地帶、長三角一體化先導區、滬寧科創帶的節點地區﹔在寧鎮揚層面,紫東是寧鎮揚同城化核心區、寧鎮312科技創新帶重要支點﹔在南京市層面,紫東是加快東部崛起、增強城市能級、完善多中心組團格局的有力支撐,是南京“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的戰略增長極。

  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城市空間研究院院長段進教授團隊在發布會上介紹了紫東的概念性設計方案。由於紫東地區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態、創新、產業、文旅基礎,此次設計從“生態文明·新生境”“創新發展·新動能”“以人為本·新生活”“文化自信·新風貌”四方面提出高質量發展策略。

  山水之間巧落子,紫東設計立體公園城市

  紫東是南京主城范圍內丘陵崗地地貌集中體現區,是南京山水城林特色、龍蟠虎踞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一江三脈,丘陵崗地連綿起伏﹔南田北港,湖塘水庫散布其間”的自然生態本底,紫東將採用“保護性建設、原生態利用”低沖擊、低影響的建設模式,實現人與自然共融共生。

  方案提出,基於紫東地區獨特的山崗、河塘交織的地貌特征,各類特色道路依山就勢,強化穿山繞林、步移景異的空間特色,打造蜿蜒交錯的景觀大道系統。“這體現了城市建設方式的轉變,不再是逢山就挖,逢水就填。”段進表示,仙林大道的曲折設計便是體現了這個理念。未來,紫東地區的門戶出入大道穿行於高山低崗之間,林蔭大道順應地形設計走向,成為有別於其他城市和城區的風景路。

  未來的建筑設計,也將強調地面、空中、地下一體化設計。人造場所不應干擾地形地貌。屋面可以是坡道,平台可以是花園,台階可以是看台。紫東地區的概念性設計提出了“棲居雲霞見繁華”的願景,意在將這一地區整體打造成山巒崗地之間的立體公園城市和南京人居環境建設最優地。

  整合區域內板塊,打造科創大走廊

  紫東地區目前分布著仙林、麒麟、新港等科創板塊,設計方案提出了整合科創板塊,形成合力,打造具有輻射帶動力、核心競爭力的“紫東科創大走廊”。

  科創大走廊是指環繞江南主城東北至主城南部的科技創新帶、快速交通帶、品質生活帶和綠色生態帶。未來將基於南京市的主導產業方向,結合新基建、新消費、新產業、新都市的“四新”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城市。

  具體而言,以紫東核心區創新發展和數字城市建設示范區,協同仙林、麒麟2個科學研究集群共同構成服務寧鎮揚、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學共享中心。並謀劃新港、棲霞山和上坊淳化3個創新和應用板塊,以及外圍龍潭海港樞紐經濟區、湯山國家旅游度假區等支撐板塊,成為一個創新生態圈。

  S5南延核心區,不出站換乘寧鎮揚

  在人居服務方面,紫東將形成“一主、四輔、多片”的公共中心體系。紫東核心區為市級副中心,輔以棲霞、麒麟、龍潭、湯山4大特色地區中心。圍繞新港、堯化門、仙林、園博園等,形成多片區中心。在這些區域,對內構建高質量、高水平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對外集聚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公共服務設施。如龍潭地區建設會議會展、綜合商務辦公等功能為一體的生活生產服務中心,湯山地區建設以旅游生活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中心。

  在交通方面,加強滬寧城際鐵路區域服務功能,提升仙林站輻射力﹔推進九鄉河東路、經天路、捷運大道等斷頭路建設,強化組團間互聯互通﹔除S6寧句線外,S5寧揚線將南延直達紫東核心區。乘客從紫東出發,通過軌道交通不出站即可抵達鎮江和揚州。S3寧和城際也將東延,經過麒麟到達紫東核心區,串聯起紫東科創大走廊。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紫東地區是一個既能體現都市繁華,又能盡享城市煙波的獨特區域。未來的紫東如何呈現,歡迎市民提出建議和意見。市民可前往玄武門規劃建設展覽館三樓規劃展示區提意見,也可通過規劃資源局官網、官微等方式。規劃資源部門將認真登記、匯總梳理,為深化方案補充新思路。

  南報融媒體記者 何鋼 通訊員 楊丁丁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