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東地區概念性設計揭面紗 征詢公眾意見

2020年07月03日07:17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窪地”怎樣變身長三角“寶地”

一江三脈,南田北港,人與自然如何共融共生?跨越四區,比鄰揚鎮,怎樣當好長三角一體化先導區?作為南京城市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南京紫東地區怎樣由“窪地”變成“寶地”?7月1日,《南京紫東地區概念性設計》揭開面紗。

南京紫東地區,指紫金山以東758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跨南京的玄武、秦淮、棲霞與江寧4個行政區,與鎮江句容接壤,與揚州儀征隔江而望,目前總人口約83萬。該地區擁有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自然生態稟賦、科教創新資源、產業發展基礎,但也存在功能板塊資源集聚度和利用率不高,產業發展的創新要素和文旅資源轉化不充分、競爭力和帶動力不強,板塊內部聯系不暢,公共服務資源相對短缺且分布不均等問題。

加快紫東地區崛起,是南京的戰略決策和重要部署。放在區域大格局中看,紫東地區的定位與作用不一般:在南京市層面,紫東是加快東部崛起、增強城市能級、完善多中心組團格局的有力支撐,是南京“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的戰略增長極﹔在寧鎮揚層面,紫東是寧鎮揚同城化核心區、寧鎮312科技創新帶重要支點﹔在長三角層面,紫東是南京融入長三角的門戶地帶、長三角一體化先導區、滬寧科創帶的節點地區。

去年,南京召開紫東地區發展動員大會,發布《南京紫東地區近期發展規劃綱要》。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東南大學城市空間研究院院長段進領銜編制的《南京紫東地區概念性設計》,是在《南京紫東地區近期發展規劃綱要》基礎上,進一步明晰該地區發展的目標願景、空間布局及策略舉措。此前已征詢過公眾意見的紫東地區核心區城市設計方案,目前正在深化。

段進院士團隊歷時9個月打磨出概念性設計,提出4個“新”的目標願景:

生態文明形成“新生境”。紫東是南京山水城林特色、龍蟠虎踞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江三脈,丘陵崗地連綿起伏,南田北港,湖塘水庫散布其間。要採用“保護性建設、原生態利用”的建設模式,對既有規劃用地優化提升,防止新鋪攤子,實現人與自然共融共生。

創新發展形成“新動能”。打造具有輻射帶動力、核心競爭力的“紫東科創大走廊”,並以其為核心整合完善“科學研究-科研轉化-技術應用-服務環境”的創新生態圈,積極導入和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使紫東地區成為充滿現代感、科技感的“未來之城”,南京數字城市建設的示范和樣板。

以人為本形成“新生活”。在人居服務方面,對內構建高水平的公共服務體系,為本地居民提供高標准生活服務,並順應創新人群需求,增加相關公共服務設施﹔集聚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公共服務設施,服務周邊人群。在交通方面,加強滬寧城際鐵路區域服務功能,推進公鐵水綜合運輸體系建設,以軌道交通支撐“紫東科創大走廊”,實現紫東核心區與揚州和鎮江直達快連。

文化自信形成“新風貌”。紫東歷史資源豐富,未來將延續“棲居雲霞見繁華”的特點,打造山巒崗地間的立體公園城市、南京人居環境建設最優地。以蜿蜒交錯的景觀大道系統、特征鮮明的山峰標識、立體建筑風貌控制區、開門見綠的立體開敞空間系統,讓紫東地區具有不同於新街口、河西地區的獨特“味道”。

“既能體驗都市繁華,又能盡享山水煙霞。”段進院士團隊成員、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邵潤青介紹,紫東地區從地圖上看覆蓋大片綠色,該地區藍綠空間佔比約70%,與雄安新區相似。團隊編制《設計》,不僅在規劃理念上、對待自然的態度上與雄安新區規劃編制對標,面向創新人群的服務下沉到社區等設計,也借鑒雄安新區的規劃編制經驗、採用其最新技術指標。

7月1日起,《南京紫東地區概念性設計》在南京市規劃建設展覽館展出,也在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網、“南京規劃資源”微信、微博等平台發布,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公眾意見征詢。(徐冠英)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