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下,我市聚力“穩就業、保就業”,自4月以來用工情況持續改善,“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鎮就業5.7萬人,同比下降7.4%,降幅進一步收窄。”昨日,市人社局勞動就業管理中心主任沈志和介紹了上半年就業工作相關情況。
就業人數回升
暫未出現規模失業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為5.8萬家單位辦理錄用備案20.7萬人,錄用單位數同比減少11.1%、錄用人數同比減少13.3%,“但比起一季度的減幅19.3%和28.8%,減少的幅度都在逐步收縮。”沈志和說,退工的單位和人數也都呈下降趨勢。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在疫情沖擊影響下,人員流動性減少以及企業縮減招聘規模﹔另一方面政府為企業減費減稅減負,尤其是社保費減免,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企業和員工都對目前形勢持觀望態度,處理辭職辭退比較理性,因此也尚未出現規模性失業。”
從產業來看,第三產業在疫情期間受影響較大,“疫情對旅游景區、度假區、住宿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全面恢復尚需時間。”沈志和說,第二產業雖然也受到影響,但制造業、建筑業等已差不多恢復元氣,如建筑業上半年辦理錄用23345人,同比隻下降1.2%,正在逐步恢復正常用工。
招聘需求復蘇
部分行業釋放崗位
上半年,全市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共發布就業崗位16.76萬個,同比下降近15%﹔求職13.03萬人次,同比下降25.43%。經過3個月的恢復,市場招聘需求已恢復到去年同期的85%,“但企業仍比較謹慎,不少之前招聘100人以上的企業,也都是分批少量招聘。”沈志和介紹說,現在市場上招聘需求基本上都少於15人。
從產業需求看,第三產業的需求人數同比降幅近三成,旅游業最為嚴重,招聘需求僅為去年同期的57.9%。但線上課堂、網上辦公、遠程醫療等新業態成長迅速,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招聘力度普遍提升,同比漲幅11.91%﹔疫情期間人們對網購的需求增多,支撐物資運輸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招聘需求保持在高位,同比增長34.67%。
第二產業中,制造業需求已經達到去年同期的98%,但境外疫情肆虐,世界經貿嚴重萎縮,制造業企業轉型擴能迫在眉睫﹔建筑業需求保持增長,說明建筑業需求趨於平穩,我市在建工程保持增長,不少企業提前儲備人員,保障后期項目工期的要求。
搶佔招工先機
勞動力引進成效顯著
在疫情稍緩的3月初,我市就派出33支隊伍分52路赴外招聘,“在當地人社部門和求職者還在迷茫時,我們的出現讓他們看到了南通政府的努力,也增強了他們的信心。”沈志和說,33支隊伍招聘回1000多人,后續還有不少人主動聯系,希望到南通來工作。
此外,市人社部門還採用包機、專列、專車的形式,組織“點對點、一站式”接運員工,開展“千人聯萬企”雙招雙引百日攻堅行動,進一步提升我市影響力和輻射力,上半年新增市外參保人員4.4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根據對我市920家重點企業開展的就業情況監測,比年初僅減少0.41%,總體穩定。下一步,市人社部門還將繼續落實各項穩企穩崗政策,為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供氧”“輸血”﹔積極對接企業用工需求,組織各類招聘活動﹔做好失業人員監測,摸清就失業狀態、就業創業意願,提供精准就業服務,幫助盡快實現就業﹔充分利用企業開工不足和放假的契機,組織職工參加線上線下培訓,同時加大失業人員、農民工等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提升就業創業能力。(何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