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內河水位持續下降 防汛形勢安全可控

2020年07月21日15:41  來源:南通日報
 
原標題:全力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連日來,普降大暴雨。我市各地拉響防汛抗災警報,按照應急預案,對發現的險情及時處置,扎實做好當前防汛抗災工作,全力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內河水位持續下降

防汛形勢安全可控

連日來,海安陸續出現強降水過程,內河水位上漲較快,海安市水利部門針對雨情、水情和汛情,精准調度水利工程運行,通過預降和搶排的方式,全力排澇。目前該市內河水位持續下降,整體防汛形勢安全可控。

20日下午,位於老壩港尾段北港處的北凌新閘正全力排水。“為防御連續的強降雨導致的水位上漲過快,我們管理所積極組織調度,預降內河水位,於10日17時開始排水。5月1日入汛以來,北凌新閘共排水65潮次,排水總時長達550小時,排水總量4.1億立方米。”海安市水利局堤防管理所副所長朱長青說。

19日18時,海安通揚運河的水位達3.06米,超過警戒水位0.06米﹔串場河的水位在18日15時達2.13米,超過警戒水位0.23米。“隨著北凌新閘持續排水,海安內河水位正逐漸下降。之后,我們將繼續做好上下游水位監測,強化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內河水位安全可控。”海安市水旱災害防御中心主任張長銀表示。

與此同時,海安城區的排澇泵站也發揮著巨大作用。海安城市防洪工程運行管理中心主任錢江華說,目前,城市防洪工程共有9個排澇泵站,每秒排量21立方米,每個泵站都有專門人員值守和維修養護設備,確保安全運行。

技術人員踏田指導

打好農業防汛硬仗

“梅雨期間,要積極採取應變措施,加強田間管理。一方面要清溝理墒,防明澇暗漬,使土壤透氣利於發根﹔另一方面要嚴防病害,合理控旺,適當追肥,促發壯苗,保証適宜苗數與誘導花芽分化。”17日,省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主任刁春友帶領專家組頂風冒雨來到如皋市東陳鎮東凌家庭農場、九華鎮草莓繁育基地、長江鎮禾恬家庭農場高架草莓生產基地察看草莓育苗情況,並向農戶傳授了多陰雨天氣下草莓育苗中后期控病保苗技術。

受多輪強降雨影響,如皋市部分秋糧作物受淹,部分旱作田塊(大豆、花生、玉米)仍有積水,受漬嚴重的已出現死苗。此外,由於持續陰雨寡照,水稻移栽期拉長,秧苗素質變差,水稻出葉速度降低、分蘖減慢,水稻生育進程推遲、干物質積累不足,苗情不平衡性突出。

面對汛期,如皋市科學應對,通過市鎮聯動落實人員、技術、物資等各項工作,及時強化技術指導服務,力爭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7月10日下發《水稻分蘖期管理技術意見》《水稻病虫防治意見》,目前,各鎮(區、街道)因苗制宜,分類管理,促進苗情轉化,積極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該市農業農村局組織技術人員到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白蒲、東陳等地,踏田指導水稻生產管理,對達到擱田標准的,及時做好排水擱田。組織人員對各鎮(區、街道)大豆規模種植戶逐戶進行調查指導。對田間有積水的,及時清理溝系,排除積水﹔對因連陰雨未能播種的大戶,指導大戶先排除田間積水,搶雨隙播種﹔對錯過播栽期的,建議農戶選用生育期適宜的品種,或種植青毛豆,做到應種盡種,保証大豆種植面積不減少。

潮退閘開降低澇災

城區低處雨停水干

20日下午1點50分,如東縣劉埠外閘5門閘全部開啟,以每秒300多立方米的流量向黃海排水。防大汛抗大災,如東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迅速調度,潮水一退,如東沿海三座閘的閘門全開,累計排水量達6.89億立方米。

“多虧政府提前預降內河水位,今年下再大的雨,1400畝玉米也坐不了‘水牢’了。”大豫鎮棉場社區勇兵家庭農場場主吳勇兵告訴記者,多年前,一場大暴雨,他種植的300畝西瓜全部打了水漂。這幾年,縣水務局在提前預降內河水位的同時,分別在全縣8個鎮(區)低窪片區建成28個獨立水系,一旦下暴雨,泵站將低窪片區的積水抽排到通達黃海的河道,確保低窪地帶農作物不再受淹。

入梅以來,如東先后遭遇5次大降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上。18日至20日上午,持續大雨,如東縣城12個低窪片區沒有一個成“海”,雨停水干,得益於如東縣委縣政府近幾年來推進城區水系暢通工程和老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鋪設大口徑雨水管網325公裡、污水管網187公裡,市政工程處定期組織清掏堵塞道路雨水邊井、排放口的垃圾,讓雨水暢流進河入海。

如東是農業大縣,連日暴雨造成5000多畝農作物受災,縣農業農村工作局和鎮村工作人員踏田指導受災戶生產自救。“晚玉米要奪取高產,同樣要馬上排澇降漬,一旦天晴採取補肥措施。”如東縣作栽站副站長、推廣研究員於永杰對種田大戶說。

確保田間溝系暢通

強化畜禽安全生產

連日來,強降雨天氣導致海門正余鎮青正村四組村民張浩勇家的農田大面積積水,庄稼泡在了水裡。網格員陶俊榮和志願者周漢祥了解到情況后,立馬帶著鋤頭、鐵鍬、水桶等工具趕到現場,大家齊心協力疏通清理排水溝淤堵部位,加大排水量,幫助解決了老張家的農田積水問題。

為應對汛情,正余鎮落實“分管領導+插村干部+村書記”三級包干負責,推進“戶長瞭望、網格聯動”防災減災機制。截至目前,已出動317人次、挖機12台次,開通壩頭壩埂52處、疏通田間水渠3300米,全鎮1.3萬畝受淹田塊成功排澇。

目前,正值秋糧作物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也是農業防汛救災的關鍵時期。7月11日全省防汛抗災視頻指揮調度工作會議后,海門農業農村局第一時間下發了《關於全力以赴抓好農業防汛救災工作的通知》,發動干群力量,迅速落實防御應對措施,做好全市農業防汛救災工作。

田作物方面,迅速組織力量,疏通和開挖好田間一套溝,搶早做好水稻、玉米、蔬菜地的溝系配套與疏通。大棚設施及時增加壓膜線,老舊大棚內增加立柱加固,增強抗災能力。

畜禽養殖方面,加固畜禽欄舍及輔助設施設備,保持排水通暢。做好蓄糞池內清理及必要遮蓋措施,防止糞污溢出污染周邊環境。加強畜禽生產環境管理,及時落實生物安全、消毒滅源、程序免疫等措施,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

漁業生產方面,及時將預警信息通知到漁船和生產單位,提前做好防御准備,並強化實時監控,提醒漁民做好防范。同時,加強水產養殖區的電路、水路、增氧設備等檢修,保証生產安全。

保証田間排水順暢

農技人員指導自救

入夏以來,啟東連續出現暴雨天氣。為切實抓好農業抗災工作,啟東市及時組織農技人員進村入戶,到田到園,點對點、面對面地開展技術服務指導。

在北新鎮邦道村齊富農作物農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的黃豆地裡,技術人員正指導農戶開展生產自救。“今年啟東市黃豆種植面積近30萬畝,其中受持續雨水影響較大的是成片機械化播種的黃豆,面積在12萬畝左右,多為出苗率低。”啟東市農業農村局作栽站站長顧聖林表示,目前,技術人員正在進行分類指導,通過補種或換種的方法彌補出苗率低的問題。

農技專家提醒農戶,要及時開溝排水,保証田間排水順暢,減輕澇害漬害,恢復作物根系有氧呼吸,防止出現爛苗死苗﹔加強對在田作物的肥水調控,盡快恢復正常長勢﹔對剛播種或還未播種的受淹田塊,根據各類農作物的生長期,及時組織補種改種﹔迅速搶抓晴好天氣進行化除,化除時注意不要造成藥害。

建立應急處置隊伍

保障群眾生活安全

20日上午,南通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通州分中心工作人員在巡查至洋興線時,發現公路左側一棵行道樹攔腰折斷,倒伏在大半幅路面上。工作人員立即靠邊下車,頂著狂風暴雨,將倒伏樹移至路邊,切割后運走。汛期公路通行安全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通州公路部門加強值班值守、路巡步巡相配合、人防技防互結合。通州分中心負責人張力表示,通州公路部門將繼續嚴格落實防汛責任,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加大巡查保障力度,更加扎實做好當前防汛工作,進一步保障好汛期轄區公路、橋梁通行安全。

通州區益民給排水工程有限公司派出4個工作小組,24小時開展路面巡查工作,發現積水及時進行上報並處理。目前,該區沒有出現因排水不暢造成嚴重積水的現象。

19日凌晨,強雷暴雨襲擊興仁鎮、興東街道,引發10千伏2條線路跳閘,供電人員立即出動。為快速查找故障點,縮短巡線搶修工作,人稱“活地圖”的搶修隊指揮徐寧現場指點同事,迅速查找可能遭雷擊跳閘的開關位置和雷擊線路。此時暴雨傾注,陣風將搶修車吹得左右搖晃,雨點像爆豆般敲打著車窗,雨刮器雖然已開到最大,視線依然一片模糊,不得不降低速度行進。汽車開不進的地方,供電人員隻好下車沿著田埂步行。該公司建立169人的防汛安全供電應急隊伍,實行網格化管理,對閘口涵洞,重點客戶、小區等進行隱患、故障地毯式排查,並備足沙袋、抽水泵等設施,隨時投入應急排澇,確保汛期安全供電。

改造老小區積水點

確保排水管網暢通

“以前每到下暴雨,我們這邊一樓的住戶就要用臉盆向外淘水。”20日上午,大雨傾盆,家住崇川區任港街道中遠社區新勝新村的陳沖說,2017年,區城建部門為小區量身定制解決方案,開挖明溝引流和埋設管道排水,現在積水問題解決,下大雨不再擔心了。

2014年以來,作為中心城區,崇川區採取“一點一策”完成36處積水點改造﹔2018年開始,實施管網“高質量養護”計劃,對全區215條城市支路后巷開展閉路電視檢測,並實施疏通、清淤、維修等養護工程,確保排水管網最大限度暢通。

崇川區老舊城區有242個老舊小區,42條背街后巷,以前寺街西南營、節制閘新村、段家壩等點位均是內澇滯水重災區,每逢汛期群眾生活受嚴重影響。2017年,崇川區對這一片區實施系統化的管網整治工程,在華山巷交叉口及周邊巷道內實施62厘米寬排水蓋板溝,對巷道內雨水進行導排﹔在掌印巷設置30厘米排水篦溝,排水篦溝雨水接入南大街雨水管。“每逢汛期,我們安排專人負責巷道排水管清淤、疏通,關注汛期預警,做好飛馬大廈閘門調度,確保馮旗杆巷排水順暢。寺街西南營不再淹水了,”該區市政設施管理中心副主任嚴偉訊介紹。

面對今年異常嚴峻的防汛形勢,崇川區多措並舉應對險情,圍繞江堤、河道、建筑工地、老舊小區、危險房屋等區域開展常態化重點巡查、全面布點,及時應對突發情況。截至目前,崇川區共實施管網內部修復、清除障礙等逾388處。對92個老舊小區實施每年兩次的管網整體疏通、化糞池清掏等基礎養護工作。對“六小行業”尤其是小餐飲等容易導致管網堵塞的單位則加大疏通頻次,確保城市排水順暢。(趙勇進 楊新明 徐愛銀 陳 靜 黃 海 袁曉婕)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