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市婦聯組織志願者在睢寧縣姚集鎮高黨村開展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期間,志願者們還組織開展了青少年、兒童美育教育活動,40多名兒童在志願者的引領下,共同繪制“美麗家園 你我共建”百米長卷。洪星 攝
8月4日晚,央視《新聞聯播》以《徐州賈汪區:創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新方式》為題,用2分03秒的時間,著重介紹了自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國試點工作以來,賈汪區積極探索創新,不斷提升農村文化建設的質量和水平,更好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新期待。
文明實踐浸潤百姓生活
報道指出,賈汪區西大吳村村民劉丹懷二胎6個月了,因為丈夫跑運輸經常不在家,志願者杜盼就會經常幫她採購生活用品。2018年,西大吳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始推行“十必聯”工作法,由黨員志願者包挂周邊村民,誰家有喜事、喪事、難事、急事、病事,誰家有矛盾糾紛、信訪、當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志願者都要上門聯系,主動服務。
杜盼介紹,一個人要包挂十戶群眾,我們有一個志願者的微信群,村民家裡面如果有什麼事的話,可以在裡面直接找我,或者電話聯系我。
為了解決文明實踐工作“誰來干”的問題,賈汪區統籌用好黨員志願者、社會志願者以及群眾志願力量,對接群眾需求,建立專兼職聯絡員、信息化管理和志願服務管理三項機制,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更加聚人氣、接地氣、有活力、可持續。
大泉街道的“村民互助、共享服務”中心人人都來參與,大家把家中閑置的生活用品放到這裡,可以借用,也可以互相交換。
“養成節儉的好習慣,這樣學會惜福,不要浪費資源。”大泉街道宗庄村村民王傳玲說。
賈汪區委書記張克表示,賈汪區全面推行“十必聯”群眾工作法,發動群眾、服務群眾,實行戶戶到、時時聯、事事幫,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黨的溫暖,感受到鄰裡的親情,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凝聚和引領群眾。
賈汪區“十必聯”群眾工作法只是徐州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徐州模式”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徐州按照因地制宜、科學部署、整合資源、突出特色、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把“凝聚群眾、引導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搭平台、強隊伍、抓載體,讓文明實踐浸潤百姓生活。
贏得了口碑聚起了人氣
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徐州堅持試點先行,賈汪、邳州、銅山分別作為全國、全省試點地區,先行一步、大膽嘗試、開拓創新,建立了工作機制體制,形成了各自的亮點特色。在此基礎上,徐州加快全域推進,目前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6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445個,實現了中心、所全覆蓋。
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志願服務是主渠道﹔播撒文明火種,志願者是主力軍。對此,徐州建立了市、縣(市)、鎮(街道)、村四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市級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成立31家志願服務隊,黨員干部帶頭、機關單位先行、專職兼職結合、群眾全員參與,建起了一批批活躍在群眾身邊的志願者隊伍。
在志願服務過程中,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們聚焦基層所思所想所盼,精准對接群眾需求,義診、政策咨詢、移風易俗宣傳等志願服務既解決實際問題又解決思想問題,既真心服務群眾又教育引導群眾,使文明實踐活動真正樹立了品牌、贏得了口碑、聚起了人氣。
為進一步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徐州還依托“志願江蘇(徐州)”或各地自行研發的平台、APP等,實現群眾點單與志願者接單相銜接,組織引導志願者採取開設講堂、懇談交流、心理疏導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全覆蓋、分眾化、菜單式的文明實踐活動。
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服務、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教育公益講座、“百姓名嘴”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宣講……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切實做到了宣傳教育與引導踐行相結合、理論宣講與技能傳授相結合,進一步幫助農村群眾解決思想認識、政策法規、生產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讓人們在活動參與中體悟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質。
文明貴在養成,文明重在實踐。徐州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中積極探索、勇於創新,不斷匯聚起推動鄉村振興的磅礡力量。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徐州將繼續找准切入點、增強主動性,全力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大文章”,澆灌出群眾心中的文明之花。◎徐報融媒記者 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