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與借鑒

梅爭利

2020年08月10日19:09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江北新區是國務院批復設立的全國第十三個、江蘇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位於南京市的長江以北區域,面積788平方公裡,人口280萬。今年是江北新區成立5周年,2019年,新區生產總值2780億元,佔南京市近1/5,在19個國家級新區居第6位。作為國內起步並不算很早的國家級新區,江北新區后來者居上,曾經的“窪地”蛻變為創新創業的熱土,發展日新月異,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已經成為江蘇省和南京市創新策源地、經濟增長極。

受益於蘇陝協作干部人才交流項目,我有幸來到這裡挂職,一年來的工作學習,直面感受到新區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開放的程度,解放了思想、提升了眼界、增長了見識,進一步增強了陝西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激發了新時代追趕超越的精氣神。

一、江北新區主要特點

戰略地位突出。江北新區地處長江黃金水道和京滬鐵路大動脈交會點、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T”字形交會處,處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機遇交匯區,是長三角輻射帶動長江中上游地區發展的重要節點。

雙區聯動發展。江北新區肩負國務院賦予建設“自主創新先導區、新型城鎮化示范區、長三角地區現代產業集聚區、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台”的重要使命,以上海經濟中心為龍頭,依托江蘇和南京先進制造產業鏈創新鏈,短短5年迅速崛起,在國家級新區建設中不斷爭先進位。2019年獲批的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片區全部位於江北新區,加速構建新區國際化對外開放格局,形成了雙區疊加發展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生物醫藥谷企業孵化器 作者供圖

產業崛起迅速。江北新區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金融三大核心地標產業,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加速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領地。

科創資源集聚。國家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技術創新中心、劍橋大學-南京科創中心等重大創新平台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突破100家,高企總數突破1000家,江北新區源源不斷豎起創新“高峰”,培育“科創企業森林”,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華為鯤鵬生態企業北聯計算 作者供圖

城市環境宜居。江北新區擁有94公裡長江岸線、16公裡濱江風光帶和東西長35公裡老山國家森林公園,擁山臨江、林木繁茂,湖泊濕地資源豐富。江北新區成為國家級新區,為南京從偏重江南的“秦淮河時代”闊步邁向擁江發展的“揚子江時代”創造了歷史機遇,一座激情發展、美麗現代“新主城”正在成為南京最近的未來。

二、江北新區主導產業

認識江北新區就要了解“兩城一中心”,指建設“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是江北新區主導發展產業。

產業技術研創園“芯片之城” 作者供圖

“芯片之城”。聚焦集成電路產業自主可控、關鍵核心技術,以江北新區現代產業研創園和智能制造產業園為核心承載地,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300余家企業涵蓋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終端制造等產業鏈上下游環節,匯聚集成電路產業高端人才1萬余人,正在形成全國少有的芯片全產業鏈研發生產基地,2019年,全產業鏈產值305.6億元。

“基因之城”。以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為引領,建設布局“一谷一城一中心一基地”,入駐企業800余家,涵蓋醫藥研發、生物制藥、診斷試劑、基因檢測等上下游鏈條。其中5家企業已在主板、創業板上市。

揚子江新金融中心“基金小鎮” 作者供圖

“新金融中心”。江北新區積極探索金融與產業、科技的有效融合,進一步加大新金融產業的引進和培育,重點發展金融資產管理、股權投資、金融科技、保險創新等新金融業態,打造具有強大資本吸納能力、產融結合能力和創新轉化能力的全國一流新金融中心,正在建設布局“兩中心一基地一試驗區”,集聚各類新金融機構700余家。

三、江北新區創新實踐

江北新區新市民中心 作者供圖

江北新區創新活力來源於南京“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濃郁氛圍。新區發展被國家、省、市賦予建設自主創新先導區、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社會主義現代化試點、創新名城建設領頭羊使命任務。可以說,創新是江北新區與生俱來的基因。主要舉措有:

一是優化科創環境。江北新區堅持創新立區之本,以“全球科技成果轉化大潮,必須抓住!這是唯一的路”為理念,從扶持政策、風險投資、硬件設備、生產基地等形成完整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另一方面,著力建設“知識產權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示范新區”,構建“與國際等高”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有了知識產權制度的保駕護航,江北新區以招引新型研發機構為“先手棋”,發揮其在“集聚人才、接軌國際、拉長鏈條、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推動作用,搶佔全球創新鏈價值鏈最高端,增強內生發展動力。

二是優化營商環境。5年來,新區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在全省實現“2330”改革目標,每個領域、每一部門都注重以改革的思路和方法破解存在問題、釋放發展活力,努力做到“試在江北,用在南京,服務全省,貢獻全國”。“數字化聯合圖審”“信用+承諾”讓項目開工時間大大提前,實施區域評估集成改革,建設全國首個“法治園區”,加快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一流營商環境。“一指通”“一鏈通”“一欄通”“一証通”“一事通”成為江北新區高效、便捷、安全的指尖政務服務的精髓。在江蘇比學趕超、浪潮奔涌、拼搏發展新時代,“加速度”“跑起來”成為干事創業江北精神的最強音,在江北新區,通過實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模式,不容易區分誰是在政府誰又來自企業,因為大家都有事干,都步履匆匆,都經常加班。

三是優化人才環境。聚焦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創新柔性用才制度,提升人才服務滿意度,先后出台一系列全方位人才政策體系。這些制度舉措的含金量,在新區力度是空前的,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國也是超前的。

四是優化創業環境。“121”創新社區是南京創新名城建設在新區創新實踐。在江北新區,創新創業不僅存在於“高大上”的大院大所大企業,今天,創新創業已經融入城市的血脈---社區。“121”創新社區和我們過去所看到的純粹工作環境和工作模式不同,“產—城—人”高度融合,實現創新社區的“四有”:有產業方向、有創新主體、有孵化生態、有公共服務,在“121”創新社區,生活在社區,工作在社區,創新在社區。

四、江北新區發展借鑒

這裡,主要是談江北新區在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對陝西的一些借鑒。園區經濟已成為全國各地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重要載體,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擴大園區經濟規模對陝西推進高質量發展,實現追趕超越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一是明晰產業方向。園區經濟,最忌千篇一律。要結合地區優勢資源,做好園區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注重產業鏈上下游的相互銜接,使園區產業發揮出“1+1>2”的效果,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競爭。江北新區在發展過程中,積極向長三角地區主導產業方向靠攏,發揮區域產業要素資源優勢,果斷決策,由“4+2”產業體系進一步聚焦集成電路、生命大健康、現代金融等新興產業,看准了,就心無旁騖,兩三年過去,“兩城一中心”形成規模,成為江北新區靚麗的名片,相關資源要素加速聚集,蹚出了一條高質量、高端化發展之路。因此,陝西“園區經濟”的發展要依據所處地域環境,找准產業方向,持續做強做大,實現特色化、集聚化發展。

二是建強研發機構。大科學裝置、大研發平台建設引領產業發展是江北新區一個典型做法。立足主導產業,通過引進國際國內新型研發機構,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產業發展提供科研支撐和大數據服務,實現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舉個例子,僅南京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在江北新區設立,就有30余家相關企業落戶,實現產值近百億元,形成創新龍頭集群效應。陝西科技實力雄厚,發展園區經濟更要注重科技創新驅動效能,進一步加大“硬科技”創新企業建設,特別是積極爭取國家重點實驗室、國際國內大企業研發機構落戶,加快建設西部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帶動支撐陝西園區新興產業發展。

三是進行管理創新。園區是“政府眼中的企業”,又是“企業眼中的政府”。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是園區特有精神氣質,通過一系列管理創新,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動力和活力。江北新區持續探索精簡高效的管理體制機制,圍繞主導產業,設置了5個園區產業平台,突出園區事園區辦,各園區在產業發展規劃、財政財務管理、招商引才、基礎建設以及下屬平台管理等方面享有自主權,極大地激發了園區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一個園區的建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看是否有一個高水平、高效率的管理團隊和運行體系。陝西在發展園區經濟過程中,要勇於破除體制機制條框,走企業化、市場化、專業化管理模式,讓園區成為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管理的試驗田。

四是促進校地融合。先有一片土壤,再有一片森林,最后才是果實。產教融合,高校院所的創新成果走出“圍牆”,在江北新區實現了產業化。校地融合打通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對接渠道,催化園區創新活力,實現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陝西科教資源富集,要加大力度支持像西交大西部科技創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鎮、西電電子谷等校地融合平台建設,加速產學研科技成果應用,助推園區經濟發展。

五是做好人才引育。人才,是園區發展的生機和活力。舉兩個例子,一是今年江北新區通過發放見習補貼、加大創新扶持等措施,提供1萬個“就業見習崗位”,吸引碩博研究生在新區高新企業、研發機構見習,實現就業、創業。二是近年來高薪從清華、北大等高校引進“名校優生”到新區管委會機關工作,同時注重管理培養,安排到社區(村)挂職鍛煉,由各街道選派政治性強、經驗豐富的街道副職作為“成長導師”,所挂職的社區(村)書記作為“業務導師”,實行“多對一”幫帶,指導和幫助“名校優生”快速成長。陝西不乏名校,人才濟濟,園區在做好引才的同時,更要注重育好才,實現人盡其才,人才興園。

六是強化開放協同。對外開放和區域協同既是園區發展重要使命,又是經濟高質量發展必由路徑。江北新區一方面以打造“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台”為目標,深度融入國際產業鏈供應鏈,以產業鏈技術合作和知識產權保護為突破口,直接在海外設立合作機構,提高獲取海外投資與合作的效率。同時著力推動制度型開放,加速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另一方面聚焦內聯外通,加快推進江北板塊的共建共享,深化與毗鄰區域的對接合作,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協同發展,開創整體聯動、攜手並進的新局面。陝西園區經濟發展,一定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抓住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全力推進門戶經濟、樞紐經濟、流動經濟建設,有效實現與關中地區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陝北地區高端能源化工產業、陝南地區綠色生態產業三大區域產業協同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全面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作者梅爭利,為陝西省委教育工委宣傳部部長,挂職擔任江北新區宣傳和統戰部副部長)

(責編:耿志超、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