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買一杯果茶,記者希望支付現金但需找零,遭商家拒絕
現在,越來越多的商家和消費者習慣於“掃碼付費”。但也有一些市民,尤其是一些老年市民,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法“掃碼支付”。“年紀大了眼睛老花,就想能不能用現金,結果發現不行。”近日,就有讀者撥打96096反映,位於河西的一家商場華採天地,有部分商家“拒收現金”。揚子晚報記者前去了解。
實習生 史凱文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媛園
記者體驗:花一個多小時買到一杯果茶
7月下旬,就有市民陸續向記者反映,位於河西的華採天地商場內,有商家拒絕接收現金,給不少老年顧客帶來麻煩。揚子晚報記者當時便來到市民反映的地點進行核實。在位於該商場一樓的大型兒童游樂場,記者看到,價格牌上顯示“一大一小”99元。記者詢問,100元現金能否帶孩子進入,門口的工作人員表示:“不行,沒有零錢找。”記者反復向商家說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最后工作人員表示,可以用微信掃碼找記者零錢。隨后,記者又向負責人反映了該問題。第二周,記者再來到該游樂場,發現商家已經准備了找零的硬幣。
不過,位於該商場五樓的“8街壹號”茶水鋪,就沒有那麼好溝通了。8月上旬,根據市民爆料,記者前往該茶水鋪核實情況。當天下午4點左右,記者來到該店鋪,表示想要購買一杯價格為16元的果茶,但是需要用人民幣支付,該店鋪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沒有零錢找”,必須掃碼點單,並請記者用微信或支付寶付款。記者表示手機剛剛欠費停機了,沒法付款,另外記者表示,不想通過掃碼,讓店方的程序獲取記者的微信信息。工作人員表示,那就“沒辦法了”。“華採天地這邊那麼多商家,你們可以去旁邊換一些零錢來啊?”記者詢問。但沒有得到回復。
於是記者從五樓前往位於華採天地負一樓的客服中心進行反映。經過協調,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可以購買了”,讓記者再到五樓去購買。於是,4:44,記者又跑到五樓“8街壹號”,詢問可否用現金購買一杯果茶,但工作人員依舊告訴記者,買不了。“不是我拒收現金,是我沒有零錢找你。”工作人員強調。
於是記者再次前往負一樓詢問前台。同時撥打了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營業管理部投訴電話:025-84557086。經過協調,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可以上去買了”。於是記者再次來到五樓。茶水鋪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買是可以買了,但是找錢還是有些麻煩。最后店家通過掃描記者的微信付款碼,將找零付給了記者。整個過程花了一個多小時。記者買到果茶后,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的工作人員也向記者反饋,已與店家協調,店家表示,以后會准備一些零錢,以備不時之需。
條例規定:如遇拒收人民幣,可電話投訴
“有時候真不是我們不想掃碼付款,我們也確實有自己的苦衷。”在河西附近生活的李女士今年67歲了,正在幫兒子兒媳帶二胎,“因為小孫子喜歡玩我手機,經常會把程序弄到我找不到的地方,所以兒子每個月都會給我一些現金,讓我帶孫子出門的時候花。”“我確實是眼睛有些病症,所以現在不怎麼看手機,但我發現,現在離了手機,逛商場還確實有些麻煩。希望商家也能考慮考慮我們的感受,適當地備一些零錢。”“大部分時候掃碼支付都沒有問題,但有時候確實會出現網絡卡頓或者手機沒錢的情況,所以商家備一些零錢,也可以應個急。”……採訪中,不少消費者都覺得,掃碼支付肯定是方便快捷,但商家備一些零錢,更顯人性化關懷。
記者了解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任何人若遇到商家拒收人民幣的,即有權向中國人民銀行進行投訴﹔也有權以消費者身份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城市政務熱線、人民法院等相關部門,以商家侵犯消費者自由選擇支付方式、平等交易等權益為由進行投訴、起訴。
按照人民幣管理條例,人民幣是國家法定貨幣,包括紙幣和硬幣,拒收實際上是挑戰了法定貨幣的地位。移動支付、智能貨幣,實際上都是法定貨幣的一個補充,不能替代法定貨幣,也不能減少它的應用場景。目前我國法律隻規定拒收人民幣的違法性質,但沒有規定具體的處罰措施。不過如果您遇到了商家拒收人民幣的情況,依舊可以撥打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營業管理部投訴電話:025-84557086進行反映,請工作人員予以協調。
記者快評
留一些“現金”,
體現商家的人文關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商家拒收人民幣現金屬於違法行為,但並沒有處罰措施。隨著移動互聯信息技術的普及發展,我國現已形成現金、銀行卡、互聯網支付和移動支付並存的多元化支付工具體系。不同的支付工具各有優勢,滿足了不同市場主體的支付需求。但是,習慣使用現金支付的群體仍然廣泛存在。商家應當在確保接收人民幣現金的基礎上,提供多元化支付方式,滿足消費者需求,尊重消費者的支付方式選擇。記者了解到,很多老人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都已經能夠使用手機叫車、叫外賣與進行支付,但也的確有特殊群體和“特殊情況”,需要商家多元考慮,並提供方便。而拒收現金究竟應如何處罰,也是需要思考和討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