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沭陽:建設百萬人口區域次中心城市

2020年08月26日07:12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沭陽:建設百萬人口區域次中心城市

8月11日,在京滬高速擴容改造沭陽三標段,工人們正在趕工期進行主線橋梁樁機施工。“京滬高速公路在沭陽境內長約55.67公裡,現有雙向四車道拓寬改造至雙向八車道后,將極大提升沭陽外聯能力。”沭陽縣交通運輸局局長陳宏介紹說。

同樣忙碌的還有淮河大道南延工程現場,計劃於明年6月完工的一標段工程,將成為未來沭陽城市空間延伸的先行軸。它的建成,將使得沭陽城區與宿連高速無縫對接,有效緩解城區交通壓力,提高城區快速路通行效率。

沭陽城區基礎設施配套面積85平方公裡,集中居住人口72萬人。建設“百萬人口區域次中心城市”,縣裡加快實施“納河入城、跨河發展”戰略,規劃建設“一環、兩橋、三高、四路”,深入推進“十大交通工程”“十大城建工程”,加快形成“兩河三岸五片區”中等城市骨架。

“聚焦城市輻射能力,突出規劃引領、外聯內暢、城市繁榮、人城相親,沭陽推動城市‘精明增長’,打造交通節點城市,提升城市內涵品質,集聚百萬人口,建好區域次中心城市,加快實現‘城市在蘇北縣市最有活力’。”沭陽縣委書記卞建軍說。

沭陽城鎮化率接近60%,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個百分點以上,盡管縣城人口已超70萬,但離建設百萬人口城市仍有不小差距。縣裡提出“343”農村人口分布目標,即30%農民進城、40%農民留村、30%農民進鎮。上半年,沭陽銷售商品房超11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近31%﹔新開工房地產面積逾12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近40%。銷售的商品房中近七成由農民購買,而吸引農民進城購房,主要靠優質公共服務。

城區擴張到哪,學校就建到哪。沭陽出台政策:農民進城購房,不落戶也可讓孩子就近入學。自2018年起,沭陽啟動城區“十校聯建”工程,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3年來,縣財政投入20億元,建成7所學校,新增2.5萬個學位,明年還將建成8所學校。近4年,沭陽新招1700名教師,今年還要招聘712人,以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

沭陽縣實驗小學是城區老牌名校,幾年前牽頭創辦沭陽縣第一實驗小學,第一實驗小學后來牽頭創辦南湖小學,南湖小學去年又牽頭創辦南關小學新校區。得益於“名校辦新校”裂變擴張模式,沭陽優質教育資源得到快速擴張,城區學校“大班額”現象基本得到消除,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進城后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

“鎮裡規劃農房改善搬遷,我選擇貨幣安置,在沭城天下小區購置商品房,孩子就近在縣外國語實驗學校讀書。”李恆鎮李恆社區居民張開猛說,他自己從小區到位於開發區的公司上班也隻需15分鐘,帶娃上班兩不誤。

城市活力來自繁榮的城市經濟。沭陽全力推進物流、教育、商業、創業孵化“四個中心”建設,全力提升經開區發展能級,聚焦“千億級產業園區、二十萬藍領大軍”發展目標,加快重大項目建設,為當地群眾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適應城市消費升級,滿足市民休閑需求,沭陽大力發展商圈經濟,提升完善萬達廣場、中央廣場、國際圖書城,規劃打造活力街區、靜雅街區。同時,聚焦“食、游、購、娛、體、展”等夜間消費活動,打造一批特色型、創業型夜市。上半年,沭陽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25億元,同比增長0.3%,稅佔比達81.3%,增速在全省41個縣市中名列第10位。

“堅持把滿足人的需求作為城市發展核心,完善功能、改善民生,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把沭陽打造成自然與人文、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最美城市。”沭陽縣縣長彭偉說。

6月初,沭陽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名單,更加發力補短板、強弱項。近年來,沭陽投入10多億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鋪設污水主管網約450公裡,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年內縣城污水處理率將達95%。該縣實施城市易淹易澇片區改造、雨污分流二期等工程,統籌解決市政配套、常態保潔等方面突出問題,讓城市更加宜居。

“沭陽網紅打卡點眾多,春夏有海棠大道、牡丹園、立體薔薇花牆,秋天烏桕、槭樹這類樹木色彩絢爛。”沭陽縣住建局局長郝建華介紹說,沭陽著力打造“花園中的城市”,從園林、水系、景觀、建筑等方面精心布置,圍繞“一路一樹、一路一景、一路一特”打造特色景觀,加快實現“城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

與“出門見綠、上街見花”相呼應的是,沭陽建設迎薰門遺址公園,原址原貌復建吳印咸故居,打造“沭水之陽”“虞姬文化”“淮海戲韻”等城市雕塑,串聯形成特色文化地標。

錨定“城市在蘇北縣市最有活力”目標定位,加快建成百萬人口區域次中心城市,努力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讓市民充分享受城市美好生活——這是沭陽這個人口大縣的新追求,也是讓更多農民落戶縣城就近城鎮化的新探索。(倪亞瓊 呂述謖)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