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講究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可揚州市寶應縣的孫某不這麼想,他學了一手把豬肉做成假牛肉的“絕活”,並以此大賺“黑心錢”。結果當然是沒有好果子吃了!
孫某本是無業游民,2018年,他得知朋友陳某某懂得如何將凍豬肉加工成假牛肉,當即“拜師學藝”。別說,孫某學得很認真,很快就“青出於藍”了。
孫某學會造假后,就混跡於寶應周邊的農貿市場,向肉食攤點兜售自己的造假成果。不少攤主為賺取高利潤,紛紛購入這些假牛肉,以低於市場價10元左右的零售價,賣給消費者。
揚州市寶應縣檢察院檢察官陳昊說:“一般人吃不出來。那些商戶在購買他的假牛肉的時候也嘗了一下,說這個口感還是不錯的。”
然而,假的真不了。今年初,當地公安機關接到舉報,順藤摸瓜,一舉搗毀了孫某的造假窩點,抓獲多名嫌疑人,現場起獲凍豬肉2噸、亞硝酸鈉30多袋和成品假牛肉600多公斤。警方查明,從2018年至2020年,孫某在小作坊內加工合成假牛肉,僅18家肉食攤主購入並轉賣的案值,就達37萬多元。日前,檢察機關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對孫某等人提起公訴。
揚州市寶應縣檢察院檢察官陳昊說:“對生產的孫某某和教他制作購買原料的陳某某,以及下面的一些達到夠罪標准的商戶起訴。”
目前,該案還在進一步辦理中。
(陶勇 王碩 揚州台 報道)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