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構建新發展格局 在高質量發展中展擔當

2020年09月14日08:06  來源: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
 
原標題:強鏈補鏈 增強產業自主可控力 南京:構建新發展格局 在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更強擔當

今年上半年,南京市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2%,發展成績令人矚目。8月31日,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接受央視《新聞聯播》“權威訪談:乘勢而上 奮勇前進”專欄採訪,分享了當地緊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有效應對沖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以“強鏈補鏈”為抓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南京正為全省高質量發展貢獻著“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新力量。

面對疫情等諸多不利影響,上半年南京市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全市GDP增長2.2%,經濟總量首次進入全國前十﹔八大產業鏈勢能強勁,其中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產業增速達20%以上,軟件產業2019年業務收入達5100億元、產業規模保持全省第一、全國前列,智能電網產業收入規模名列全國第一…… 一個個令人振奮的數字背后,是南京圍繞產業鏈現代化,拉長長板、補齊短板的不懈努力。面對疫情發生后產業鏈的“掉鏈、斷鏈”,南京市積極“補鏈、強鏈”,在全省率先出台“鏈長制”,以集成電路、軟件和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智能電網、軌道交通、智能制造裝備八大產業作為自主可控強鏈補鏈的著力點,明確7位市領導分別擔任8條產業鏈的“鏈長”,帶動和倒逼相關各職能部門打破各自為戰的局限,串聯起供應鏈、信息鏈、服務鏈、人才鏈、資金鏈,讓產業鏈活起來!

張敬華表示,南京實施“鏈長制”,主要是立足新發展格局,抓住產業鏈重構調整和擴大內需的機遇,通過更好的機制、更足的政策、更強的合力,進一步做大產業規模、做高產業能級、做強產業優勢,進一步把創新要素加快轉化到產業發展的各個鏈條上,打造創新名城建設的產業高峰、產業標志。

“鏈長制”以“鏈式思維”,推動資源要素在全產業鏈有效流動。每條產業鏈都明確了包括“鏈主企業、特色產業園區”數量,編制產業人才地圖、招商地圖等在內的一系列具體措施,力爭8大產業鏈每年實現20%以上增速。

南京市工信局副局長陳可科告訴記者,每季度“鏈長”要召開一次產業鏈的調度會,通過調研、市場開拓、供需對接、現場辦公等,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

南京“企業家早餐會”參會企業、江蘇榮澤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曉認為,從政府來講,這是一種責任和擔當,開創了一種“政、商、學、研”大家在一起共同治理的全新方式,讓大家更加有信心。

強鏈舉措下,南京的產業發展不斷迎來好消息。在南京一家軟件企業,他們開發的國內唯一一個內核100%自主研發的工業控制系統,即將成功應用於高鐵實時控制領域,填補我國在軌道交通領域的工業控制軟件空白,在航空航天、電力交通等工業領域掀起了一股國產替代潮。

南京翼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劉亞峰介紹,SylixOS的出現解決了被“卡脖子”的問題,南京給了企業很大力度的扶持,現在公司的規模擴大了將近10倍。

從6月的紫金山創新大會到8月的世界半導體大會,再到9月的軟博會,從定期舉行“企業家早餐會”到重點聚焦八大產業鏈,南京正用世界級平台載體匯聚八方英賢,用更加“親清”的貼心服務筑巢引鳳,更大力度推進原始創新、企業創新、融合創新、開放創新、全面創新、體制創新,力爭在關鍵核心技術、產業集群發展、新經濟新產業等方面實現新突破。

張敬華表示,下一步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的重要指示,認真落實省委全會部署要求,久久為功推進創新名城建設,率先形成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以雙循環為戰略支撐的經濟增長方式,加快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的對接融合,推動南京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到2022年南京數字經濟規模將突破萬億,到“十四五”末高企數量超過2萬家,到2025年關鍵核心技術產品自主率達90%以上。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黃蒙 李俊彥 羅聰懿 張正 楊時盛 楊國 李棟 亓晨 南京台 編輯/胡超)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