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第三屆“農民豐收節”,農民展示自家的特色產品。 通訊員 苗永樂 攝
◎徐報融媒記者 蔡思祥
9月22日,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徐州會場活動在銅山區漢王鎮紫山廣場舉行,徐州大地處處瓜果飄香、人人喜笑顏開。在這個豐收的季節,人們用玉米、花生、現代農具、鄉村游、狀元農產品等“三農”元素裝扮舞台,表達豐收的喜悅。
今年以來,徐州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圍繞“農業產業融合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業農村改革”等重點任務,守正創新、奮勇爭先,推動全市農業農村工作打開新局面。
農村抗疫防洪和穩產保供 “兩手抓”
徐州市創新打造“疫控通”短信平台,對農村疫情防控實行網格化管理,對重點人員實施“四包一”措施,確保了農村疫情防控總體穩定。率先在全省出台“四優先三補助兩減免”政策,及時發放蔬菜畜產品運輸証,破解了農產品流通中的“中梗阻”。搶抓春管備耕。通過“益農信息社”平台,組織農技專家進行遠程服務。加大農業機械應用,疫情期間累計投入農業機械1.2萬台套、植保無人機500余架,農機施肥施藥佔比達70%,有效沖抵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穩的基礎、保的支撐。
糧食生產和生豬生產 “雙豐收”
目前全市生豬生產正加速恢復。糧食實現豐產豐收,全市小麥單產399.9公斤、夏糧總產21.18億公斤,達到歷史新高。蔬菜園藝量效齊增。截至8月底,全市蔬菜總產量1022萬噸、播種面積323萬畝,保障了極端狀況下的本地蔬菜的有效供給﹔生豬生產加快恢復。截至8月底,全市生豬存欄已完成省定200萬頭任務的111.7%。1-8月份累計出欄 198.2萬頭。全市秋糧生產單產預計495.9公斤,秋糧總產將超31億公斤。蔬菜、水產、禽蛋、牛奶生產穩中有升,分別增長0.8%、2%、67.6%和84%。
鄉村產業發展和科技裝備質量 “雙提升”
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復工率達98%,產能恢復率達92.2%,銷售額超123億元。徐州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27個蔬菜外延基地提質增效顯著,新增稻田綜合種養面積6.6萬畝,加快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編排73個、總投資216.60億元的農業重大項目,截至8月底,37個包挂項目實際投資41.6億元,佔當年計劃投資的53.96%。今年新建高標准農田61.4萬畝,財政投資達11.2億元,投資總量佔全省的17%,投資增量居全省第一,投資增幅居蘇北第一。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上半年共爭取省級以上農機惠農資金3.3億元。
貧困戶脫貧和經濟薄弱村增收 “雙鞏固”
鞏固提升低收入人口收入,大力促進經濟薄弱村增收,脫貧攻堅邁出新步伐。圍繞農民增收,組織勞動力輸出地與輸入地“點對點”對接和“一站式”運送,引導本地企業加快復工復產,開展“回鄉創業直通車”活動,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9元,全市計劃到村到戶項目45個,總投資2.99億元,已開工項目35個。創新防止返貧長效機制,制定出台《徐州市防返貧機制建設實施方案》,動態監測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目前已落實幫扶措施4049戶、11477人,接續推進村集體經濟“18萬+”扶持計劃,啟動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三年行動計劃,大力開展“企村聯建共走振興路”行動,截至8月底,已有201對企村簽訂聯建協議、落實聯建項目。
美麗鄉村試點和人居環境整治 “雙邁進”
堅持點面結合,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環境面貌加速改善。扎實推進“十大提升工程”。各行政村生活垃圾保潔收運體系已實現全覆蓋,“每人每月一元錢,農村垃圾全掃完”的長效市場化保潔機制逐步完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持續推進,農村“臟亂差”的狀況逐步改觀。4.2萬戶農民住房條件有效改善,戶廁公廁新建改造全域推開,“四好農村公路”建設扎實推進,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覆蓋率達到72.6%,農村區域供水入戶率達到99.9%,城鄉供水一體化入戶率達到92%。
“三鄉工程”和農村綜合改革 “雙突破”
截至8月底,已啟動“三鄉工程”項目建設445個、投資總額214.7億元,直接帶動農民就業超5.2萬人。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完成清產核資,93.0%村(居)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探索構建承包土地“三權分置”制度配套體系,穩妥推進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大力推廣新型農業經營“雙溝模式”。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楊亞偉表示,全市農業農村部門將認真貫徹秋季農業生產現場會暨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會精神,為建設“強富美高”新徐州提供“三農”堅強保障。
銅山區 『豐收節』活動精彩紛呈
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胡明慧)為了慶祝豐收,營造重農強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提升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而形成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巨大推動力,今日上午,我市在漢王鎮紫山文化廣場舉行2020徐州市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銅山區第三屆鄉村旅游文化節。
本次豐收節的活動主題為“慶豐收、迎小康”,將通過傳統農耕文化展示、民俗表演、農事體驗、特色游購、美食品嘗等方式,為廣大市民帶來一場集吃、喝、玩、樂、游、娛、購於一體的豐收盛宴。
與前兩屆豐收節活動相同,特色農產品展示依然是本次豐收節活動的重頭戲。品牌強農是提升農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本屆豐收節上70余家徐州市特色農副產品將進行現場展銷,除了漢王鎮的本土特產外,還有來自豐縣、沛縣、睢寧、邳州、新沂、賈汪等地的優質農副產品,是徐州特色農產品的一次集中展示。
與前兩屆豐收節活動不同,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反映廣大農民在致富奔小康道路上的堅實步伐是本次豐收節上的一大亮點。活動現場將展出美麗鄉村照片、豐收油畫、農耕文化等,展現農民幸福小康生活的本真面貌。
豐收節,豐收的除了農產品外,還有農民的文化生活。精妙絕倫的京劇表演《變臉》、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震驚四座的《漢缶》、輕盈優美的《墨舞》、驚心動魄的《楚漢相爭》舞台表演,在今年的豐收節上,都將精彩上演,展示我市農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和農村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同時,現場還將通過“豐收、運動、健康、幸福、小康”五大互動區域,帶領大家體驗農村生活的樂趣。
沛縣 豐收盛宴 『農』香扑鼻
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蔣新會 通訊員 苗永樂 葉穎 渠慎啟)9月19日,由沛縣縣委、縣政府主辦,縣農業農村局、大屯街道辦事處承辦的沛縣第三屆“農民豐收節”在大屯街道安庄社區舉辦。
大屯街道的蘇鮮燒雞、朱寨鎮的土雞蛋、湖西農場的大米、鹿樓鎮的優質水果……來自沛縣18個鎮(街道、場)的20多類、100多種農產品擺滿各個展區,吸引眾多市民咨詢、品嘗、購買。
“我們生產的燒雞是用陳年老湯燜制而成,清香不膩,口味獨特。”在大屯街道的蘇鮮燒雞展區,燒雞店老板王昌可正推銷自家店的燒雞,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大家紛紛停在展區前品嘗。“剛剛嘗了一下,口感不錯,挺好吃的。”市民張艷華說。
朱寨鎮邵廟村農民許西勇2014年創建了沛縣宇陸家庭農場,目前養殖了3萬隻蛋雞,年產900萬枚雞蛋,暢銷各大市場。在“農民豐收節”上,他帶來了36箱土雞蛋,不到一小時就銷售一空,而且還有不少人要了他的電話,准備到他的農場購買。“今天,我們歡聚在微山湖畔、大運河邊,慶祝我們農民自己的節日,能參加這樣的活動,我非常開心。”許西勇說。
琳琅滿目的特色農產品,絡繹不絕的消費人群,讓今年的“農民豐收節”熱鬧非凡。據了解,今年沛縣的“農民豐收節”,不僅為展示沛縣農業農村發展成就、展現沛縣農民群眾勤勞智慧和時代風採提供了良好平台,而且還為全縣農民歡慶豐收、感念黨恩豐富了活動載體,更是全縣喜迎高質量小康的一首前奏曲。
豐收的季節托起了鄉村振興的希望。據悉,沛縣將以“農民豐收節”為契機,精心組織好“成果展示晒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等系列活動,全面展現新時代沛縣新風貌,引導社會各界關愛農民、關心農業、關注農村,共同澆灌出鄉村振興和全面小康的璀璨之花。
邳州 文藝演出體育比賽喜慶熱烈
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顏子舒 通訊員 李索雅 陳謝 馬藝萌)9月的大地,秋風傳遞著人們豐收的喜悅。為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邳州各鄉鎮街道因地制宜,紛紛舉辦慶豐收主題文藝演出或體育比賽,群眾參與度高,場面喜慶熱烈。
9月13日,邳州經濟開發區戴圩街道在申庄村優質稻米基地舉行稻田徒手抓雞比賽,現場一片歡騰。歡呼聲中,“徒手抓雞”活動開始,上百隻公雞放飛稻田,參賽者個個爭先恐后地扑向了自己的獵物。家住申庄村的戴闊海今年已是第三次參加捉雞大賽了,頗有經驗的他很快抓到一隻雞,引來現場一片歡呼。“再次參加這個活動我非常開心,豐收節給我們大家都帶來了快樂。”戴闊海高興地說。
近日,陳樓鎮竹園村的500畝栗子熟了,村民一邊忙著打栗子,一邊忙著准備“慶豐收、聽黨話、感黨恩”文藝宣講演出,為慶祝豐收節自編自導排練節目,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9月16日,村民們聚到一起進行了節目彩排。隨著《歡樂中國年》舞蹈的開場,彩排現場熱鬧起來,許多人聞訊趕來,搶先觀看,精彩的演出贏得了大家陣陣喝彩。“我們的節目類型比較豐富,有歌舞、快板、歌曲,都是村民自編自演的節目,展現竹園村新民風、新面貌,以及村民豐收的滿足感和幸福感。”竹園村黨支部書記劉兵玉介紹。
文藝節目精彩紛呈,栗子園內也是熱鬧一片,村民手持竹竿敲打栗子,栗子散落一地。據了解,竹園村栗子種植面積有500多畝,當前正值收獲季,豐收時節也是村民們最快樂的日子。村民石啟端種了18畝栗子,每年這個季節都是他最忙碌的時候,掰開一個新鮮的栗子,石啟端信心滿滿地說:“竹園村是沙土地,適宜種植栗子,咱們村種出來的口感好、樣子美,在市場上很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