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微心願”解決群眾大難題 實現率超96%

2020年10月03日07:19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海安:“微心願”解決群眾大難題

  秋日午后,海安市濱海新區富港村村民張宏家的黃豆田邊,農技服務志願者葉承浦的汗水濕透衣背。他從地裡折下一棵帶病株的豆苗,為20多名村民現場講解黃豆卷葉的危害及防治方法。今夏氣候高溫多濕,“怎麼防治病虫害,不讓大豆減產”的難題曾讓張宏一籌莫展。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在海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平台發布“微心願”求助,沒想到很快得到回應。

  海安市委書記顧國標告訴記者,自2018年8月被列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以來,海安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起覆蓋市、區(鎮)、村(居)、村民小組(居民小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網絡。以“思想入腦、志願入戶、文明入心”為目標導向,創新探索出“自上而下傳思想、自下而上圓心願、自始至終育文明”的“三入三自”工作法,依托1個中心、5大平台、6類基地、17家實踐所、231家實踐站、5000多個實踐點,375支志願服務隊伍、19萬名志願者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推動這一試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自上而下傳思想——

  名嘴挑大梁,讓思想入腦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理論傳播與實踐互動,才能有效調動廣大人民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務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正送入千家萬戶,化為行動,實現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目標。

  傳思想,海安在理論宣講方面下足功夫。“百姓名嘴30×50孵化工程”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在第四屆江蘇志願服務展示交流會上奪得金獎。“把普通話改為海安話,變文件語為家常話,用群眾聽得懂的話,說群眾願意聽的理、辦群眾能接受的事兒。”通過發現、挖掘、培養基層理論宣講骨干,海安遴選出30名成員組建市“名嘴”骨干班,並聘請13名專家、教授組成“講習導師團”。講習導師們用精准的理論輔導點燃“第一把火”,這30名“名嘴”每人結對50名村居理論宣講志願者再開展“二次培訓”,帶動村居1500名基層理論宣講志願者走村入戶,點燃“第二把火”,推動新思想燎原式傳播。

  聚焦“三農”,海安精心打磨文明實踐“春之聲”項目,每年推出“中央一號文件”到田頭、進萬家志願服務。持續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理論宣講、教育、體育、科技科普、文化服務5大平台聯袂行動。同時征集群眾需求、推進民生實事工程,活動覆蓋17個實踐所、200多個實踐站的1100平方公裡內田間地頭,受眾超過60多萬人。今年以來,區鎮街村共同發布為民辦實事項目809個,涉及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困難家庭結對幫扶、鄉村文化繁榮等30多項具體內容,廣大百姓紛紛點贊。

  自下而上圓心願——

  溫暖看得見,讓志願入戶

  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的觸角就延伸到哪裡。海安市市長於立忠擔任海安志願服務總隊隊長,多次以普通志願者身份來到群眾身邊做志願、圓心願。全市建起教育、衛生、文藝、法律等50多支專業性志願服務隊伍,與村居結對共建,活躍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給老百姓送去理論,也送去科技社科知識、生產生活技能等“套餐”。

  “希望能組織我們老年人到周邊轉轉,看看紅色景點”……在征集“微心願”過程中,海安市還積極發動部門力量,組織實施“村居吹哨、部門報到”“群眾吹哨、志願者報到”項目,動員組織80多個市級機關部門“沉下去”,進村入戶征集百姓需求願望。截至目前,僅海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雲平台就征集“微心願”近2000條,實現率達96%以上。

  為讓志願服務更接地氣有成效,海安吸納20多支民間志願隊伍加入文明實踐,招募近10萬名社會愛心人士加入志願隊伍,志願者活躍率達90%以上,60歲以下志願者佔比達93.3%,服務總時長超400萬小時。針對不同群體需求,優秀志願服務項目層出不窮,先后涌現出“衛”然成風一起來、開發區“鄰家小匠”、高新區“愛心騎士”等200多個“叫好又叫座”的優質品牌項目。其中,海安福緣志願者服務大隊“福緣人的孩子——福娃”志願服務項目獲第四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在1161名志願者和19名專職愛心“福爸福媽”常態化“父母式陪伴”下,全市728名留守兒童和57名孤兒感受到親情的溫暖。

  自始至終育文明——

  精神更富足,讓文明入心

  “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優美的旋律從李堡鎮楊庄村十組優秀文化傳承點傳了出來。基干民兵、留守兒童、周邊群眾聚集在“一等功臣”退伍軍人蔡正橋家中,一場圍繞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正在開展。“以前,我們軍人退伍回鄉后經常感到生活單調,和群眾也有距離感。”民兵營長褚國平說,“如今,村紅色文化傳承點經常邀請退伍軍人參加主題文明實踐活動,既讓我們重溫軍旅生活找到歸屬感,又讓我們更加和群眾打成一片、融入地方生產生活。”文明新風傳頌點、優秀文化傳承點、科技科普傳輸點……像這樣的實踐點,海安著力打造了5000多個。

  海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榮貴說:“基層陣地是實現黨領導的‘執政終端’,是我們推進落實各項工作的‘神經末梢’,我們要通過構建基層一線‘文明矩陣,實踐閉環’特色模式,建成一批群眾身邊永不走的志願服務陣地和志願服務隊,建成群眾身邊的‘10分鐘志願服務圈’,打通宣傳教育、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100米’,實現文明入心‘不打折’。”海安精心謀劃,推動文明實踐重心下移、資源下沉、任務下達,延伸工作觸角,通過行政推動,在全市5000多個村民小組進行基層文明實踐點建設,動員引導各級海安好人、道德模范,熱心社會事務、有奉獻精神的種養大戶、鄉賢能人、退職干部及老干部、老教師等“五老”人員,自發自覺建設各類文明實踐點。

  18名中國好人、31名江蘇好人、160名海安好人……這方熱土不斷涌現的凡人善舉成為一處處亮麗風景,傳遞著榜樣力量﹔他們的典型事跡被編成話劇、音詩畫、朗誦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深入基層巡回演出……凝聚起全社會崇德向善、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培育著海安大地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也托起社會文明的新高度。(孫 敏)

(責編:黃竹岩、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