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廢棄廠房變身餐廳 社區微改造提升幸福感

2020年10月10日15:32  來源:無錫日報
 
原標題:【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廢棄廠房變身"幸福餐廳",社區"微改造"提升居民幸福感

近日中午,家住無錫市濱湖區荷葉新村的殘疾人袁師傅像往常一樣來到社區“幸福餐廳”,與老伙伴們一起邊吃邊聊起了天。“一大葷一小葷一素菜,再加粗糧點心,隻要10元錢,真的是方便了老年人和殘疾人。”袁師傅十分滿意地說。

廢棄的廠房被改造成為老年人、殘疾人服務的“幸福餐廳”,閑置的社區辦公室被改造成為高顏值、多功能的便民服務點……近年來,為了滿足居民對社區服務的多元化需求,濱湖區河埒街道蠡橋社區通過對閑置公共空間實施“微改造”,讓居民的幸福感得到了“大提升”。據悉,蠡橋社區“幸福餐廳”運營近3年,已為轄區老人、殘疾人等群體提供餐食3萬余份,幫助不少居民解決了“吃飯難”的問題。

“以前這裡是一家小廠房,大概五六年前,廠房老板搬遷離開,這地方就一直空置著。”蠡橋社區黨委書記顧亞燕介紹說,2017年底,社區從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決定將這個閑置的小廠房改建成“幸福餐廳”。社區對小廠房進行“微改造”,屋頂加裝隔熱層,屋內重新購置桌椅、空調,招聘了專門的廚師,並引入社會公益組織溢點社工事務所負責餐廳的日常管理。考慮到用餐老人、殘疾人越來越多,“幸福餐廳”還特別加寬了取餐區域的通道,在門口配備了無障礙通道,並開始實行錯時用餐制,讓更多居民能得到助餐服務。

像“幸福餐廳”這樣,通過“微改造”服務居民的事,還發生在了蠡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大樓裡。除了行政辦公區域外,該大樓裡曾經也設置了不少活動場所,黨群活動室、閱覽室、婦女兒童之家等活動陣地一應俱全。但除了來辦事的居民和工作人員,平時幾乎沒有人會到這些場所活動,偌大的黨群服務中心常常顯得有些冷清。1年多前,蠡橋社區秉持“辦公區域最小化,服務居民最大化”的理念,決定對大樓進行“微改造”,將原本的辦公區域進行壓縮,建起了便民服務點, 並根據居民需求,設置了居民護理站、棋牌室、音樂房、舞蹈房、圖書館、政治生活館等場所。

“居民們也把活動場所的‘微改造’當成了自己的家事,經常提出寶貴的建議。”顧亞燕說。在“微改造”規劃過程中,一些家裡有娃的居民就來社區反映,低年級的孩子放學早家長沒法來接,孩子經常無處可去。在多次征集民意、召開協商議事會議后,社區在“微改造”過程中,特意為低年級孩子改造了一個活動室,通過引入專業的社工組織,建立“四點半”課堂,以低廉的費用,為社區裡的家長和孩子提供專業的服務。家住仙蠡墩家園的鄧女士幾乎每天晚上6點多就會來社區接孩子。“以前孩子放了學就沒地方去,現在,社區裡就有專門的活動場地,不但比外面的教育機構更實惠,還免去了奔波的麻煩。”鄧女士說。如今,改造后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人氣高漲,成為了轄區居民開展娛樂學習活動的主陣地。(項靜嫻)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