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門:農路升級助推鄉村振興

2020年10月16日15:46  來源:南通日報
 
原標題:海門:農路升級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海門區委、區政府以“一線一品牌、一鎮一循環、一路一特色”為引領,高標准建設“四好農村路”,全力助推交通轉型升級,鄉村振興。目前,海門已成功創建首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以“農村公路+產業”為核心的“江海敘·又一季”農村公路品牌獲評省首批農村公路“一縣一品牌、一區一特色”創建優秀品牌。

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媒,海門城鄉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農村特色產業集聚持續做大做強,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一幅業興、民富、村美、人和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農路提檔升級

城鄉一體化摁下“快進鍵”

今年以來,海門街道三江村環線場北路迎來美麗大變身,成為路域環境優美、附屬設施完善的高質量環線農路。場北路是疊港公路與洋海線之間的重要連接通道,該條道路的提檔改造,不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縮短了城鄉間的空間距離。

近年來,海門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契機,加速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海門成立了由區主要領導挂帥的“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攻堅行動領導小組”,連續六年把農村公路列為“十大民生實事工程”,舉全區之力全面推進。

海門大力推行農村公路路面“白改黑”“三級化”改造工程,高標准配套綠化、排水、路田(宅)分家等附屬工程,確保農村公路質量和品質全面提檔升級。

農路提檔升級,帶來了交通體系的日益完善。海門已建立城市、城鎮、鎮村三級公交體系,開通城鄉公交班線11條,鎮村公交班線26條,鎮村公交開通率100%,同時新辟888路、868路、858路3條海門通往南通城區的公交線路﹔常樂農村客運站完工后,將實現“一鎮(園區)一客運站”﹔基本實現城區500米、農村800米設有一處候車亭牌的目標﹔推進“智慧交通”工程建設,率先實現城鄉公交電子支付全覆蓋。

海門今年還在南通地區率先試點“交郵融合”新模式,打造城區、鄉鎮、村組三級物流體系,解決農村地區快遞最后一公裡難題,實現快遞服務城鄉無差別和一體化。目前,海門區一級共配操作中心建設已完成,各鄉鎮級和村組級物流站點正在加快建設中。

布局特色環線

鄉村產業帶不斷做大做強

陸漢林在疊石橋家紡城做家紡生意近20年,這幾年,每次進出貨車子都可以直接開到店門口,方便極了。而這,主要得益於疊港公路、紡都大道等幾條高等級農村公路的建設。疊石橋家紡產業是海門的傳統產業,目前已逐步成為家紡產業特色園區、全國家紡產品集散中心。

近年來,海門結合區域歷史文化特色和農村通江達海路網布局,緊扣“農村公路+產業”的品牌核心發展理念,以服務“3+3”特色產業發展為核心,精心規劃“2+12”農村公路產業環線,推動了沿線產業帶的崛起。

智谷綠海生態農業園區位於海門城區北郊,海門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在園內建成6米寬雙車道瀝青主干公路9.5公裡、4.5米單車道水泥砼路6公裡、改造橋梁6座,目前園區已引進天籟村生態枇杷主題農庄等七個農業項目,一個現代化的農業園區已經形成。

正余鎮依托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產業,打造機器人特色小鎮,隨著兩條一級公路——湯正公路與S335線縱橫交叉、穿境而過,智能制造產業發展迅速,今年1至7月,機器人產業應稅銷售4.45億元,貢獻額13.3%,並獲評第三批省級特色小鎮。

以“2+12”環線規劃布局為導向,如今,三廠街道“農路+現代農業”、開發區“農路+地標養殖”、臨江新區“農路+生物科技”、常樂鎮“農路+文化旅游”、正余鎮“農路+先進智造”等一批特色環線品牌效應逐漸凸顯,鄉村產業帶不斷做大做強。

路暢景美錢袋鼓

百姓生活實現“幸福+”

陳泳既是海永鎮沙南村黨支部書記,也是當地的村民,他說,在這裡生活了30多年,這些年越來越熱愛這片土地了,“這裡成片的綠化,空氣清新,原來的水泥路也變成了柏油馬路,路兩邊都是綠植花卉,就像畫裡一樣,早上傍晚,很多人出來散步呢。”

海門在建好農村公路的基礎上,著重在管好、養好、運營好上下功夫。一方面積極推行“路長制”,於全省首創“四好農村路智慧管理平台”﹔另一方面,結合農村公路環線打造和鄉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美麗農村路樣板打造工程,重點對海永鎮三廠路、臨江新區平中路等10條縣鄉村公路進行路域環境整治。在“中國交通”發起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評選活動中,海永鎮三廠路成功入圍。

道通路暢環境美,從區鎮到鄉村,一條條“四好農村路”,帶給沿線百姓的,除了出行的便利,感官的美感,還豐盈了他們的“錢袋子”,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隨著農村公路的建設,余東鎮長圩村組建起蔬菜專業合作社,建起超1000畝的時鮮蔬菜園,現在平均每天有近20噸的各種蔬菜運往上海、蘇州等各地市場。

常樂鎮常勝村是個農業村,不少村民以種植、販賣蔬菜為生。村民庄金其笑著告訴記者,這些年來,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出去賣菜方便多了,賺的也更多了,一家人年收入差不多有10萬元,“生活質量都變高了。”(陳 靜)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