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城鄉融合“融”出發展新景

2020年11月09日11:20  來源:學習強國
 
原標題:“學習強國”學習平台

去年底,國家發改委、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公安部等18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工作的通知》,公布試驗區改革方案和名單,高淳區入圍其中的“江蘇寧錫常接合片區”。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率先突破、科技成果入鄉轉化形成機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全國首發、農民持續增收體制初見成效……

不到一年時間裡,高淳先行先試,圍繞“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建立科技成果入鄉轉化機制,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台,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健全農民持續增收體制機制”五方面重點任務,尋找具有高淳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努力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高淳經驗”。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率先突破

“我們委托第三方進行了高淳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網上交易系統搭建工作,包括模塊設置、網頁設計、銀行端口接入改造等內容,並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網上交易系統同網運行。”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高淳分局權益利用科周峰介紹,高淳首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地塊已在該系統中實行全程自動化運行。

當前,如何將農村現有房屋、土地等“死資源”變成“活資產”,如何實現“人、地、錢、技、數”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成了推進鄉村振興必須破解的阻礙,成了實現城鄉融合必須跨越的關口。

今年4月,高淳成立了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推進工作領導小組以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專項工作組,承擔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相關改革任務。

半年來,高淳研究形成了《南京市高淳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管理辦法(試行)》《南京市高淳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淨收益管理辦法(試行)》《南京市高淳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南京市高淳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暫行辦法(試行)》《南京市高淳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風險共擔機制試行辦法(試行)》等5項配套制度文件。

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高淳分局相關負責人說,高淳將全面開展農村范圍內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和農民安置房等的統一調查工作,確保農村集體經營性用地產權清晰,為就地入市做好基礎。同時,在村庄規劃編制過程中充分預留用於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存量集體建設用地的空間范圍,合理確定商服、工礦、倉儲、旅游等用途的用地布局和功能定位。

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典范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黨和政府提出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也是一項具有重要創新性的系統工程。

高淳在全國率先探索區縣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選取轄區內東部山區東壩街道、西部圩區磚牆鎮開展先行先試,於今年9月19日正式發布全國首個縣級GEP核算體系,打造GEP“高淳樣本”,通過直觀的數據反映了生態產品的價值,讓生態家底有了“價格標簽”,讓人們清晰地認識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對全區域生態系統的作用,反映了高淳區今年來踐行“兩山”理論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GEP即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是以科學的方式,計算出一定區域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的產品和服務價值總和。核算結果用於評估核算地區生態保護的成果效益,有效實現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顯化與金山銀山的可用價值量化。高淳的GEP核算體系,由3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構成。

近年來,高淳區始終堅持生態立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好山好水好空氣”作為最大財富,深入發掘“美麗資源”產業附加值、富民貢獻力,培育發展生態+旅游、+農業、+文化、+康養等新業態,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通過初步核算,2019年高淳區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為1575億元,是2019年全區GDP的3.4倍左右,人均GEP約為34萬元。

中共江蘇省委黨校教授凌寧認為,GEP核算是后發地區彎道超越的可行策略,GEP核算也讓生態產品有了清晰價格,為“兩山”轉化打下科學的量化基礎。高淳要持續優化核算方法、修正核算結果,為生態要素轉化為生產要素、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提供有效參考,使GEP更多更好更快更直接地轉化為GDP,全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高淳典范。

科技成果下鄉推動農民持續增收

《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改革方案》指出,在建立科技成果入鄉轉化機制方面,將重點推動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設立技術轉移機構,探索公益性和經營性農技推廣融合發展機制。

東壩街道常務副主任孔桂紅介紹,街道明確總面積約17平方公裡的城鄉融合試驗區,利用街道工業園區和省級示范家庭農場等一二產業載體,吸引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員攜科技成果,採取入鄉兼職、技術入股等方式參與產業發展。

8月18日,南京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高淳站在小茅山腳揭牌,建設產學研深度合作示范基地。禾田坊谷物種植家庭農場育秧中心,作為高淳區首家工廠化育秧中心,通過選擇優質高產品種、精量播種,基本實現了育秧工廠化、規模化、管理智能化、服務專業化。禾田坊農場與南京農業大學及揚州職業學院合作,作為兩所高校的農業實訓基地,積極引進優質人才。

幸福小學是東壩街道一個鄉村小學,面積約2.9畝,已閑置多年。“目前正與南京一家社會資本在談判,預計投資3000萬元進行盤活,將建成青少年實踐活動基地。同時,結合和睦澗村3000多畝的有機稻田,開展特色活動。”孔桂紅透露。

東壩街道正通過盤活、整合閑置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農房等,吸引社會主體投資建設旅游、民宿、康養等項目。鼓勵企業與農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民通過土地租金、就業、創業、分紅等多種模式獲取改革紅利,形成村企共贏格局。

城鄉融合是鄉村振興的基本路徑,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的共同目標是富民增收。

高淳聚力推進農業產業發展,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重點加快螃蟹生態養殖、茶葉、優質糧油、休閑農業建設,保持螃蟹養殖規模在20萬畝左右﹔推動閑置農房盤活利用改革試點,重點打造東壩小茅山腳、大仁凹、椏溪呂家、漆橋高崗、固城湖民宿、陽江潦田壩等五大功能片區,通過村集體委托管理模式、社會資本自主經營模式、村集體和國資平台聯營模式等3種建設模式,發展精品民宿等項目,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

實踐仍在推進,探索仍在途中。高淳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要以突破性思維和超常規力度抓好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隻有真正讓城鄉相融相促、實現鄉村振興,高淳的發展才能擁有更強的后勁、更美的底色。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