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20長三角百強企業排行榜”發布,海門企業中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南通三建控股有限公司,分別以第13位和第31位佔據南通六家上榜企業冠亞軍。同月,海門區第二屆“張謇式”優秀企業家初評結果出爐,湯子康等6人入圍。
海門是中國民族企業家楷模張謇的故裡。一直以來,海門注重張謇企業家精神的發揚光大,培育“張謇式”優秀企業家。張謇的企業家精神,已經成為海門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撤市設區后“換道搶身位”的強支撐。
堅持做強實業
3年新進規上工業企業300多家
“得益於海門港新區政府前期的及時幫辦代辦服務,公司一期項目去年竣工試生產,今年前10月實現應稅銷售17.4億元,待二期項目竣工后,預計企業產能將達到100億元。”海門艾郎風電是一家專業生產大型風電葉片的企業,總經理謝焱說,海門廣興實業、保障實業發展的舉措,讓他對公司發展前景信心滿滿。
實體經濟發展,海門有其獨特的發展基因,這個基因來自百年前張謇先生的“父教育母實業”思想。從大生紗廠到榨油廠、冶鐵廠、酒廠,再到運輸、倉儲、電力等產業,其實業救國思想影響了一代代海門人。傳承至今,“沒有實體經濟就沒有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已成為海門上下的共識。
近年來,海門圍繞大產業、大企業、張謇式企業家培育,制訂了推動海門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大企業培育1532工程、微小企業進規模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政策支撐。與此同時,強化精准招商,優化營商環境,主攻大項目,一大批好項目、大項目紛至沓來,實現從億元項目到百億級、千億級項目的突破。8月底,總投資1000億元的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在海門港新區奠基開工,標志著海門重大產業項目進入千億級。
項目建設促使海門新企業不斷涌現,老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自2017年以來,海門連續3年新進規上工業企業突破100家,今年全年有望突破120家。招商局郵輪制造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該公司今年一季度進入規模企業行列,截至10月底,已實現應稅銷售16344萬元,入庫稅金757萬元。
以培育大產業為趨向,項目建設為抓手,張謇式企業家培育為導向,海門實體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工業經濟連續46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今年7月28日,海門撤市設區,最近公布的2020中國工業百強區榜單中,海門首次進入百強區第24位,為海門提出“躋身全國百強區二十”夯實了基礎。
激勵創新創業
今年高新技術企業將超250家
“張謇先生的創新實干精神,激勵著公司員工在船舶制造科技創新的路上披荊斬棘,實現新突破。”海新重工是一家船舶制造企業,近年來,公司董事長孟咸宏帶領公司科研團隊加強與交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專攻特種功能船舶制造。今年1月,該公司承建的大型絞吸挖泥船“新海旭”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企業在行業中的影響力大增,1月至10實現應稅銷售同比增長111.8%。
頤生酒廠、大生三廠……張謇當年在家鄉海門常樂創辦了不少企業,創新與實干是其一生的真實寫照。海門始終傳承張謇先生創新創業的奮斗基因,在做好做穩現代家紡、電子信息、現代建筑三大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生物醫藥、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構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平台、政策、環境體系,實現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推動全區產業邁向高端。
近年來,海門聚焦高品質創新平台,培育了臨江新區生物醫藥科創園、開發區謇公湖科創園、中科院長三角藥物研究院、機器人科創園等一批新型雙創載體,並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家,院士、研究生工作站38家,省級眾創空間6個。海門還拿出“真金白銀”扶持創新創業項目,近兩年投入人才項目資助和獎勵資金1.1億元,科技扶持資金超5000萬元,發放人才崗位津貼4200萬元、人才購(租)房補貼500萬元。
張謇先生創新創業精神激勵,政府平台政策助力,讓企業家們有了敢闖敢干、奮勇向前的決心與信心。振康機械是海門機器人小鎮的龍頭企業,公司董事長湯子康勇與“國際豪門”掰手腕,先后研制出質量遠超進口產品的送絲機、印刷電機等CO_2電焊機核心部件以及RV減速機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近年還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研制出被稱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的工業機器人。湯子康說,“振康要用一流質量和金牌服務,打造屬於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百年老店。”
目前,海門六成以上骨干企業與高校院所產學研聯姻,今年高新技術企業將超250家,比“十二五”期末增長兩倍。6個項目獲省科技創新一等獎以上獎項,兩個項目躋身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涌現了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的高端產品。據統計,近兩年海門人才創新創業項目累計實現新增稅收超5億元。
擔當社會責任
企業家慈善捐贈數額逾7000萬元
“現在全村路燈都亮起來,再晚回家也不怕了!”10月,正余鎮新橋村中心路上,由愛心企業家周玉堂捐資安裝的90盞太陽能路燈正式“上崗”,引來村民們嘖嘖稱贊。
周玉堂是海門中聯世紀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機電安裝公司的董事長,在事業取得成就后,他希望能夠像張謇先生一樣,回報社會,為家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年和今年,他共計捐資28萬元,為村裡兩條主干道、一條中心路安裝了140盞路燈。
張謇在大生紗廠建成時寫下對聯:“為大眾利益事,去一切嗔恨心”。一百多年來,在張謇先生的影響下,“兼濟天下之責”,積極投身公益慈善事業,已成為海門人尤其是企業家的一種境界,一種自覺行為。
中南集團董事局主席陳錦石32年來累計捐資6億元為常樂鎮中學、常樂中心小學翻建校舍,為常樂衛生院興建門診大樓,出資重建常樂敬老院,建設現代農業園區、文化旅游景區等。江蘇賽城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朱仲輝十幾年來捐贈現金和投資公益事業資金累計達1000多萬元。今年疫情期間,企業家們共計捐款捐物400多萬元。
張謇先生勇擔社會責任的大愛精神在海門企業家群體間鋪開,讓整座城市的溫度不斷升溫,助力海門喜摘“六星級”慈善城市、蟬聯全國公益慈善百強城市等榮譽。區慈善總會、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黃建榮透露,近10年來,海門企業家慈善捐贈數額超過7000萬元,佔全區慈善捐贈資金總額的半壁江山,成為愛心助力的“大后方”。(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