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船舶到港需要聯系污染物接收單位接收垃圾,現在手機上點一下他們就主動過來免費接收了,碼頭上也配備了污染物接收設施,隻要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能投放,我們船處理垃圾和生活污水再也沒那麼麻煩了。”一位船員在介紹揚州海事局推行的船舶污染防治新舉措時說。近年來,該局全面推行“一零兩全四免費”,大力推廣岸電建設使用,全力保障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取水口水質安全,守好長江生態發展“生命線”。
配套岸電助船舶節能減排
在揚州中信泰富碼頭,一艘艘貨船安靜停靠在碼頭上,沒有船上輔機的轟鳴聲,也減少了在港期間發電所需的燃油消耗。“船舶靠港后用岸電,為我們船員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誠信10輪輪機長說。
岸電,受到船民們的真心歡迎,也成了防治船舶污染水域的利器。“到目前為止,我局轄區16家貨運碼頭、9家船廠材料碼頭建成了44套岸電設施,實現靠泊內河船的岸電全覆蓋和海船岸電使用零突破。”揚州海事局副局長李祝清說。
今年以來,揚州海事局積極推進碼頭供電設施建設和改造,督促新建、改擴建的碼頭同步開展岸電設施建設,全面規范進出港船舶受電設施配備,推動新建、改建船舶按照相關規則配置岸電受電設施,要求投入使用前需經相關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同時,逐步提高岸電設施使用率,規范船舶靠港期間使用岸電,建立岸電設施公示制度,鼓勵進出長江揚州段港口船舶加快岸電受電設施改造,對於使用岸電的船舶實施優先錨泊、優先裝卸貨。
揚州海事還強化與地方部門及行業間協調合作,加快推進沿江各港口企業、靠港船舶供受電設施的新建和改造,重點開展揚州港區和江都港區低壓岸電推廣應用示范區建設,定期對岸電使用情況開展聯合督導與檢查,深化大氣污染排放控制區建設,著力推進船舶節能減排,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港區服務獲船民點贊
船舶生活污水免費“全接收”、船舶船員可以享受優質安全便利的服務……如今,這些已在揚州市沿江各港區成為了現實。
“今年我局專門在危管防污處設置了‘124’(即一零兩全四免費)專辦,強化現場監督檢查,推動轄區碼頭進行生活污水儲存設施改造,通過碼頭固定儲存設施和接收車船結合,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閉環運轉,‘船、港、城’一體化船舶污染綜合治理體系全面運行。”揚州海事局一級高級主辦陸裕彪介紹說。
使長江經濟帶成為生態優先發展的主戰場,揚州海事局實招頻出。2018年4月29日,開始在江都港區試點免費接收到港內河船舶生活污水,對船舶生活污水、垃圾實施免費接收,極大提高了船民污染物交港口處理的積極性。該局還加強了與揚州市長江辦等單位的溝通協調,做好揚州市污染防治綜合監管平台的運行及維護,大力推動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揚州海事在嚴控疫情同時,毫不放鬆船舶污染物的接收工作。通過電話、短信息、微信、甚高頻等多種不見面手段,對轄區污染物接收單位、碼頭、水上服務區以及到港船舶進行廣泛宣傳,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知識和要求及時傳遞給船舶船民﹔加強與疫情防控部門的聯動,對從當時疫情嚴重地區港口駛來的船舶申請送交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一律要求船方將垃圾實施必要的密封和清潔消毒措施,由疫情防控部門或指定的接收單位到場進行接收,防止污染物擴散。
多措並舉保護源頭
揚州是中國古運河原點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點城市,長江揚州段沿江有飲用水取水口3個,三江營水域是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源頭,和暢洲北汊水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鱀豚)保護區,同時擁有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種群。長江揚州段的水質安全,意義不言而喻。
為此,揚州海事推進鐵腕整治,加強飲用水源地隱患排查,堅持巡航與駐守相結合,提升高峰船流、惡劣天氣過境、夜間等時段的出艇率,維護三江營水域良好的通航秩序與水域環境﹔與船舶修造廠、碼頭單位等簽署安全與防污染協議,督導涉水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對污染物控制實行“零容忍”,在貨物裝卸上實現“零泄漏”,確保南水北調主要水源地安全﹔整合轄區防污染應急救援力量,建立船舶污染事故應急救援體系,通過建章立制和多次實戰演習的磨練,建成了一支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的水上應急救援安全保障隊伍,全力防范船舶污染風險。
守護一江清水,不僅有直擊違法活動的“鐵砂掌”,更有長效管理的“形意拳”。揚州海事嚴把船舶載運危險貨物審批關,嚴把航運公司體系審核關,針對性持續開展船載危化品裝卸作業、油污水(殘油)接收作業、危險貨物集裝箱積載隔離的現場監督檢查。對轄區水域非法作業碼頭進行現場整治,拆除固定裝卸設施、驅離浮吊船,解決了砂石等貨物非法運輸、野蠻裝卸的環境污染隱患。推動信用管理在危險化學品運輸監管方面的運用,抓好重點水域、重點船舶、重點時段、重點環節的安全管控,以點帶面,加強與地方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的協作,努力營造企業安全自律、群眾參與監督、社會廣泛支持的良好局面,以最大限度地保護長江水域生態和環境資源。(徐成武 陳菊琴)